滾滾黃河萬年長,綿綿華夏文明始。作為養育中華億萬兒女的母親河,黃河自巴顏喀拉山北麓的一縷清泉緩緩流下,繞過九曲十八彎的河套平原,以萬馬奔騰之勢從壺口瀑布傾瀉而出,最終在長河落日的美景下匯入浩瀚的渤海。在130多萬平方公里的流域內,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凝聚成中國人民堅韌的民族品格與民族精神。昨天上午,圍繞“黃河”這一中華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以黃河流域九省區沿線閃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創作推出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黃河魂》正式啟動。《黃河魂》是繼去年《長城長》之后,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推出的中華文化“三部曲”的第二部曲,這也國家廣電總局命名掛標播出和扶持的重點項目。節目打出“新”創意,與黃河沿線9個省區協同聯手,奔赴沿黃9省區外景拍攝,從大窯文化、藍田文化到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河套文化,從黃河石刻、壁畫等藝術文物到戲曲、武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視頻、文物、歌舞、戲劇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沿黃9省區的黃河文化、黃河故事、黃河人物,打破時空界限,展示非遺產品的“前世今生”。將實現國內同類綜藝節目的“五個第一次”:第一次把黃河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融合創作;第一次以綜藝節目方式對黃河非遺文化進行整體巡禮;第一次使用最大舞臺呈現XR、AR等科技手段;第一次組建黃河沿岸非物質文化遺產30人的最強“守護團”;第一次綜合利用演播廳虛擬場景還原、沉浸式表演、情景化外景拍攝等全媒體融合表達,切實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緊密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節目還注重“深”挖掘,每期節目由田青、劉儀偉、吳彤3位知名學者作為黃河擺渡人逐一引薦展示非遺項目,3位黃河擺渡人將與30位非遺守護團以及主持人分享見解、趣味點評、現場互動,每期尾聲共同點亮非遺的“高光時刻”。通過深入解讀黃河故事,全面展示黃河流域波瀾壯闊的發展史、輝煌燦爛的文明史,全方位彰顯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以多棱鏡般的豐富視角折射廣袤黃河文化時空的絢爛圖景,形成黃河文化恢宏的交響曲。據介紹,節目將從4月29號起,每周六晚19點35分黃金時間在內蒙古衛視、奔騰融媒并誠邀人民網、新華網、央視頻等央媒以及草原云、學習強國以及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優酷、愛奇藝、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頭部商業平臺同步播出和宣推,并生產制作大量非遺作品的短視頻、圖文等,打造現象級傳播產品,讓正能量奔騰大流量。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中華優秀兒女以黃河抒豪情立壯志,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早已經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脈。內蒙古臺特約評論員、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樹榕認為,深入挖掘黃河所代表的精神品格,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節目對于黃河非遺的深入發掘展現了黃河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帶給了大家更多的期待。李樹榕:首先,我覺得選擇黃河作為題材,這是一個大手筆的選擇,而且是一個大膽的選擇。因為我們把黃河稱為母親河,有人說文化旅游的話,5000年要看山西,3000年要看陜西,而不管是山西還是陜西,它都在黃河流域的版圖上。所以今天你看黃河流經了9個省區,在這里我們發現了甲骨文、秦始皇的兵馬俑、河南的殷墟,包括山西的云岡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山西的平遙古城,還有山東孔廟、孔林、孔府的“三孔”,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史前文明,還是我們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明,黃河流域都有出現,因此把它叫做母親河。第二,為什么叫黃河魂?查字典,“魂”是對一種事物的人格化精神。黃河魂就是把黃河當成人,要提煉出人格精神來,那么你能提煉出什么樣的精神?奮勇直前,堅韌不拔。還能體會到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有機結合,因為有的時候黃河是特別平穩地在向前流,滋潤了兩岸的平原,像母親一樣孕育了大地萬物,我們得以生存。但是有的時候它又非常的豪邁,非常的雄壯,像黃河壺口瀑布,它表現著什么?就是中華民族平常它是非常的和美的,但是一旦需要的時候,它會凝聚起力量,非常雄壯,甚至是氣勢沖天的。所以在這里邊我們感覺到不僅僅是黃河魂,它是中華民族人格之魂,中華文化精神之魂。《黃河魂》節目有一個特別大的抓手,這個抓手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就是沿黃流域9省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非遺的保護和再發現以及非遺的現代化呈現,我想可能是每一個觀眾最想知道的,我也一樣。節目把炎黃九省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是文藝。早在李斯的文章里邊就記載了秦始皇時期的秦腔,從戲曲到戲劇到音樂到舞蹈,到民間繪畫、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剪紙藝術,文藝這一大塊有挖掘不盡的寶藏。第二就是廚藝。我們堅信而且深深地體會到了民以食為天,“食”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獲得的。我們把自己收獲的糧食怎么讓它更好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是怎么養的?糧食怎么變成了好吃的桌上的餐食呢?我也是特別好奇的。第三個叫做技藝,技術的技。節目將很多民間老人手工制作各種器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呈現出來,在這里邊我感受到了我們現在提倡的大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源遠流長的根在哪?我覺得就可以追溯到我們民間有技藝的這些工匠的身上。所以當我們總是提出要有文化自信,怎么做到?其實當把母親河的人格精神提煉出來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為什么四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后來都斷裂了,但是唯有我們中華文明沒有斷裂?因為我們有自己獨到的文明起源、文明發展、文明進程和文明推進的后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中國人看《黃河魂》能夠激發我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由衷而發的自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