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風雨滄桑
一甲子春華秋實
今天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60歲了
讓我們祝她生日快樂!
1958年初,十萬大軍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挺進大漠深處,開始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業征程。60年前的今天,1958年10月2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正式成立。它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建場初期,大家住帳篷、睡地窩,頂風冒沙、戰天斗地,以“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豪邁氣概,僅用2年4個月時間完成了規模龐大的靶場基礎建設和系統復雜的試驗技術準備,為執行試驗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60年來,145顆衛星、11艘飛船和兩個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十項“第一”,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縮影。
60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為了許多人向往的地方。
60年后的今天,10月19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開展“重走創業路、共話新征程”現場學習交流活動,邀請曾經在這里戰斗過的30位老航天人聚首東風,真切回味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共同回憶那段激情燃燒的光榮歲月。
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場,老前輩們站在曾經戰斗過的地方,面向鮮紅的黨旗,握緊右拳,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在兩彈一星資料展映廳,老前輩們觀看了《宇宙高歌東方紅》紀錄片和“兩彈一星”精神圖片展,大家的思緒又回到了那段艱苦歲月。睹物思人,大家對往事的記憶仿佛昨日。
該中心原副主任劉慶貴深情地說:“我在中心工作生活了43年,有幸成為東風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承者,這里是我的家。每次發射任務的情景,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
▲左一為劉慶貴老前輩
“對我們來說,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實物都是一段往事、一個故事。”已經82歲高齡的王傳友老前輩含著熱淚說道。
走出東方紅衛星發射場還意猶未盡,大家又乘車來到載人航天發射場。面對巍峨的發射塔架、林立的測試廠房,老前輩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這里的一草一木記錄著他們的忠誠和追求。這里凝結著60年來一代代東風人的責任與擔當,航天先輩們作為親歷者、開拓者,在戈壁灘上自力更生、開新圖強,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建成了這座現代化的航天發射場,才成就了“神舟”飛天夢圓、“悟空”遨游星漢、“墨子”刺探蒼穹。
老前輩們與工作在這里的參試人員,一同在橫幅上莊嚴地簽下自己的名字。“這里是創造'兩彈一星'的地方,也是航天精神的發源地,希望你們熱愛航天城,熱愛航天事業,繼續創造航天新輝煌。”劉克仁老前輩向身邊的參試人員諄諄教導。
▲“七勇士”之一徐虹老前輩向大家講述創業經歷
“每次回到航天城,都能感受到這里的建設突飛猛進,一次一個變化。”兩彈結合試驗“七勇士”之一劉啟泉的激動發自于心:“祝愿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中間為“七勇士”之一劉啟泉老前輩
通過幾代航天人的不懈奮斗,如今的航天城煥發出勃勃生機。先進的發射測控手段、優美的環境、整潔的廠房,無不使老前輩們發出由衷的感嘆,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作為新時代航天人,我們一定牢記厚望重托,大力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用一次又一次的‘萬無一失、圓滿成功’,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中心黨委書記紀多說出了全體東風人的心聲。
六十年憶滄海
新時代情滿懷
我們堅信
這片承載著民族復興光榮與夢想的土地
必將孕育出中國航天更加精彩的未來
溫馨提示:從今晚21點45分開始,中央十套科教頻道將播放紀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60周年的六集紀錄片《筑夢太空》。每天一集!每天一集!每天一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