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其中喜、怒、憂、思、恐為五志,分別與五臟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黃帝內經》指出,“喜傷心,恐勝喜”、“怒傷肝,悲勝怒”、“憂傷肺,喜勝憂”、“思傷脾、怒勝思”、“恐傷腎,思勝悲”,精辟地表述出了情志與五臟健康的關系。 喜傷心,恐勝喜
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復機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出現心悸、
失眠、健忘、老年癡呆等。比如范進中舉,由于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傷心的病例。
怒傷肝,悲勝怒
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傷及肝臟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另外,怒也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憂傷肺,喜勝憂
憂和悲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強烈悲哀時,可傷及肺,出現干咳、氣短、咳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等。比如多愁善感、悲憂傷身的林黛玉,最終咳血而亡,就是一個極深刻的例證。
思傷脾、怒勝思
中醫認為,“思則氣結”。思慮過度,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不振、形容憔悴、胸悶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證。
恐傷腎,思勝悲
中醫認為,“恐則氣下”。驚恐情緒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甚至可能過度驚嚇致人于死亡。
總之,中醫認為,人的情志活動與五臟健康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過激的情志就會引起五臟功能失調,進而導致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突發事件,引起不良情緒,導致心理失衡的話,要及時發泄出來,或進行
心理咨詢,以維持身心健康發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