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兩次挨打電子書,已在掌閱平臺上架。親們可移足圍觀。
(二)歷史上的著名俠客與俠客文學
3.漢初三大游俠
司馬遷的《游俠列傳》記載有漢代著名俠客朱家、劇孟和郭解。
朱家,魯國人。因俠而聞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據說有幾百個,其余普通人被救的更是數不清。至于這些被救的人到底是啥人,大家都忽略不計。朱家救人無算,卻始終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賞他對別人的恩德,對于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唯恐再見到他們。他的援助對象,首先從貧賤者開始。他家中沒有剩余的錢財,衣服破得沒有完整的顏色,每頓飯沒有超過兩樣以上的葷菜,乘坐的不過是個牛拉的車子。但他一心救援別人的危難,超過為自己辦私事。從函谷關往東,人們莫不伸長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這里僅舉一例,朱家救季布。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得了天下。因為季布是項羽手下一員猛將,曾屢次使劉邦受挫,故劉邦得天下之后,就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聲明誰匿藏季布,要滅三族。當時季布躲藏在淮陰一個周姓的人家,周家的人對季布說:“漢王劉邦很可能派人家家搜尋你的下落,我想你還是找個安全地方吧。”季布同意之后.周家就把季布當作家僮賣給了朱家。朱家見了季布,對他十分友好,并對兒子說:“今后田里的事,你要聽這個傭人的吩咐,吃飯要與他一起吃。”季布雖然名為傭人,卻受到朱家上等的禮遇。季布在朱家住下之后,朱家便乘車去了洛陽,他拜見了汝陽侯滕公。滕公見到朱家十分高興,他們一起喝酒,玩游戲,朱家見滕公在興頭上,就乘機問滕公對季布的看法。滕公說:“季布是個賢者,很有本事,但皇上吃過他的虧,很恨他。”朱家又說:“當年季布為項羽效忠,是盡他的職責,今皇上得了天下,難道要把項羽的臣子全殺光嗎?為了自己的私仇而追捕一個人,未免顯出皇上器量太小,如果追捕得緊,季布逃到胡地或越地去,是讓賢士去幫助敵國嗎?滕公,你尋個機會為季布說幾句話。”滕公料定季布藏在朱家的家中,很佩服朱家講義氣、有膽量。說:“我一定奏明皇上.請他寬恕季布。”滕公便按照朱家的分析向劉邦上奏,朝廷一些大官也紛紛為季布說話。結果漢高祖不但赦免了季布,還封他為郎中。季布做官以后,十分感激朱家,幾次去拜望,朱家都不見,也不受季布的禮。
劇孟。洛陽人。洛陽人都靠經商為生,但劇孟卻因為行俠而名顯諸侯。吳、楚七國叛亂時,條侯周亞夫當太尉,乘坐著驛站的車子,到洛陽時得到劇孟,說:“吳、楚七國發動叛亂而不求劇孟相助,我就知道他們是無所作為的。”劇孟的行為大致類似朱家,卻喜歡博棋,且所做的多半是少年人的游戲。劇孟的母親死了,從遠方來送喪的,大概有上千輛車子。等到劇孟死時,家中連十金的錢財也沒有。
郭解,軹縣人(今河南濟源縣軹城鎮一帶)。父親因為行俠在漢文帝時被殺。郭解個子矮小,精明強悍,不喝酒。他小時候殘忍狠毒,親手殺的人很多。他不惜犧牲生命去替朋友報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搶劫,停下來就私鑄錢幣,盜挖墳墓,他的不法活動數也數不清。但卻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時常常脫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長大了,就改變行為,折節自儉,以德報怨,厚施薄望。但其內心仍然殘忍狠毒,睚眥必報。當時的少年仰慕他的行為,也常常為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兒子依仗郭解的勢力,同別人喝酒,讓人家干杯。人家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卻強行灌酒。那人發怒,拔刀刺死他逃跑了。郭解姐姐發怒曰:“我弟還俠客呢,人家殺了我兒子,兇手卻捉不到。”她把兒子的尸體丟棄在道上不埋葬,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兇手的去處。兇手窘迫,自動回來把真實情況告訴了郭解。郭解說:“你殺了他本來應該,我的孩子無理。”于是放走了兇手,把罪責歸于姐姐的兒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們聽到這消息,都稱贊郭解的道義行為,更加依附于他。郭解每次外出或歸來,人們都躲避他,只有一個人傲慢地“箕踞視之”,郭解派人去問他的姓名。門客中有人要殺那個人,郭解說:“居住在鄉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這是我自己道德修養還不夠,他有什么罪過。”并暗中囑托尉史說:“這個人是我最關心的,輪到他服役時,請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時,有好多次,縣中官吏都沒找這人。他感到奇怪,經過尋問才得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袒露身體,去找郭解謝罪。少年們聽到這消息,越發仰慕郭解的行為。洛陽人有相互結仇的,城中有數以十計的賢人豪杰從中調解,兩方面始終不聽。門客們就來拜見郭解,說明情況。郭解晚上去會見結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對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聽從了勸告,準備和好。郭解還特在乎那洛陽諸公的面子,對他們說:“暫時不要聽我的調解,待我離開后,讓洛陽豪杰從中調解,你們再聽他們的。”這叫掠己以成人之美。
郭解保持著恭敬待人的態度,不敢乘車走進縣衙門。他到旁的郡國去替人辦事,事能辦成的,一定把它辦成,辦不成的,也要使有關方面都滿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飯。因此大家都特別尊重他,爭著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縣城的賢人豪杰,半夜上門拜訪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輛車子,請求把郭解家的門客接回自家供養。
漢武帝要將各郡國的豪富人家遷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貧,不符合資財三百萬的遷轉標準,但遷移名單中有郭解的名字。衛青將軍對皇上說:“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準。”皇上說:“一個百姓的權勢競能使將軍替他說話,這就可見他家不窮。”郭解于是被遷徙到茂陵。人們為郭解送行共出錢一千余萬。軹人楊季主的兒子是縣里的屬官,是他提名遷徙郭解的。郭解侄兒砍掉楊屬官的頭。從此楊家與郭家結了仇。郭解遷移到關中,關中的賢人豪杰都爭著與郭解結交。后來又有人殺死了楊季主。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有人又把告狀的給殺了。皇上聽到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走,把母親安置在夏陽,自己逃到臨晉。臨晉籍少公不認識郭解,郭解冒昧會見他,并要求他幫助出關。籍少公把郭解送出關后,郭解輾轉到了太原。官吏追捕郭解,追蹤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自殺,口供斷絕。過了很久,官府捕到郭解。一次,軹縣有個儒生陪同前來查辦郭解案件的使者閑坐,郭解門客稱贊郭解,儒生說:“郭解專愛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說他是賢人呢?”郭解門客聽到這話,就殺了這個儒生,割下他的舌頭。官吏以此責問郭解,令他交出兇手,而郭解確實不知道殺人的是誰。兇手始終沒有查出。官吏向皇上報告,說郭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議論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郭解自己雖然不知道,這個罪過比他自己殺人還嚴重。該判大逆不道之罪。”于是將郭解滅族。
這是游俠列傳里的三大游俠。從此以后,行俠的人特別多,但都傲慢無禮沒有值得稱道的。問題是即使這三大游俠,雖然足可稱道的地方很多,但是讓人不滿的也很多。說幾句話,就割人舌頭,殺人性命,怎么看都像黑社會。雖說政府沒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俠客儼然地方公權,也不是正常現象。或者說,大家各有各的道德觀與是非觀,各有各的游戲規則,你說哪個更文明更人道呢?
(我爬的是山里的野樹,可不是風景區的呀。別說我不文明呀,我爬上去后,太高,而且樹后面是深深的山溝,下不來了,還是一個男同事與眾多女同事把我接下來的,哈哈,羞死人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