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圣”一劑“桂枝茯苓丸”,既治婦科病,又治男科病。
桂枝茯苓丸出自“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原文中用于婦人宿有癥塊,或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后惡露不盡。瘀血的形成與氣、血、痰、濕有密切的關系,且氣滯、血瘀、痰濕可互為因果,因此本方以桂枝茯苓命名,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組成。【方解】
- 桃仁味苦,善泄血滯,破惡瘡,消癥瘕;牡丹皮微苦微寒,散血行瘀,涼血清熱;赤芍苦酸微寒,兼能和血養血,使消癥而不傷正;三藥合用,既活血祛瘀消癥,又可防瘀結日久化熱,以增君藥活血消癥之力,故為臣藥;
- 茯苓甘淡滲補性平,健脾利濕,以利行瘀以資化源,為佐藥。
- 諸藥合用,寒溫并用,消散兼清,共奏活血、化瘀、消癥之功。
在臨床中,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的病癥十分廣泛,不僅僅局限于婦科疾病,還可用于男科。現代藥理研究其有調節內分泌功能、改善微循環、抗炎、鎮痛、調節免疫功能、抗腫瘤、抑制前列腺增生、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等作用。 因瘀血內停,瘀阻沖任所致,癥見下腹包塊,推之可移,界限清楚,婦女月經不暢,血色暗紫,有小血塊,腹痛如刺,痛處拒按,舌暗,有瘀斑,脈沉弦或沉澀,按之有力。 病案舉例:王某,女,40歲。體檢B超發現子宮肌瘤4cm,無特殊不適,平時月經色暗有塊,證屬血瘀,給予活血散結,破瘀消癥。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療。處方:桂枝9g,茯苓12g,桃仁9g,牡丹皮10g,赤芍10g,香附9g,炒王不留行12g,丹參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后無不適,原方繼服7劑后行B超檢查見瘤體較前減小,后隨證加減繼服2個月后B超復查,肌瘤縮小至1cm以下。 因瘀血內阻所致,癥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刺痛拒按,量多或少,色暗紅有血塊,血塊下后痛減,舌暗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澀。 病案舉例:患者,女,36歲。每于經行腹痛,經色紫暗有塊,塊下后疼痛緩解,舌紫暗,脈弦,診斷為痛經,證屬氣滯血瘀,給予桂枝茯苓丸加味,處方:桂枝9g,茯苓12g,桃仁9g,牡丹皮9g,赤芍9g,香附9g,延胡索10g,川芎9g,枳殼9g。5劑,水煎服,每日1劑,5劑后疼痛消失,于下次月經前一周開始服藥7劑,疼痛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 因瘀血內阻所致,癥見經閉不行,小腹刺痛拒按,舌暗或有瘀點,脈沉澀。 因瘀血阻滯胞脈所致,癥見產后惡露淋漓不盡,量少,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邊有瘀點,脈弦澀。多見兩側卵巢呈輕度多囊樣改變,月經錯后甚至閉經,體重增加,平日脾氣急躁,舌質淡,體胖大,苔薄白,有齒痕,脈細數。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緩消癥塊,加山藥、白術、蒼術等健脾去濕。本方適用于痤瘡顏色暗紅、瘡體飽滿硬結、瘢痕結節久不消失者,一般為體格較為健壯的青年人。伴見證面部皮膚粗糙,鼻翼毛細血管擴張,眼圈發黑,唇色暗紅,舌質暗紫,舌底靜脈怒張等。易頭痛、失眠、煩躁、發怒,易記憶力下降,易便秘。以下腹墜脹為主,伴有腰痛,受涼、勞累時加重,煩躁易怒等。前列腺增生、肥大,癥見尿不盡、尿無力、尿滴瀝、夜尿頻。舌質紫,邊有瘀斑,苔薄白,脈緩澀。中醫認為,本病為氣血凝滯,絡脈閉阻所致。遵古訓“脈道以通,氣血乃行”之宗旨,故用活血化淤、緩消包塊的桂枝茯苓丸可治。【使用注意】孕婦忌用;體弱、陰道出血量多者禁用;素有癥瘕,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者需遵醫囑,以免誤用傷胎。我是大賢良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堅持分享中醫心得,做您的健康助手!醫可道,非常道,醫可名,非常名。如果大家覺得寫得不錯,對您有益,就點個贊,轉發給更多的人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