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
近些年我國大腸癌的病發率已經超過了胃癌,它就是我國最為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僅僅是2020年一年的時間,我國新確診的大腸癌患者就突破了56萬人。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這些確診的患者中,有超過2/3都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階段!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腸癌的早期癥狀基本不典型,患者多會有大便異常表現,但是由于我們日常對排出的糞便并不關注,所以自然也沒有發現這些癌變信號。
而隨著腸癌不斷進展,患者出現了嚴重的腹痛、消瘦、貧血等表現時,病情往往也已經到了晚期階段!
01
腸癌喜歡“躲迷藏”
一般檢查發現不了它
62歲的徐大伯,半年前有點右腹疼,去醫院檢查也沒什么事,自己去藥店買來腸炎寧吃了一個月沒效果,慢慢開始大便稀,粘馬桶,做了體檢了也沒有查出來什么病,腫瘤標志物也沒有問題,就是沒有做腸鏡。直到上個月,肚子越來越疼,直到腸梗阻了,實在受不了到了醫院,才知道是腸癌!還是晚期。這個結果讓徐大伯和家人們都后悔不已。
在腸癌早期,由于腫瘤比較小,對人影響較小,所以血液內腫瘤標志物檢出率可能很低,或者檢不出。
糞隱血試驗是要腫瘤表面破潰,出血,糞便內有血,才可以、有可能試驗陽性結果,還不能確定是結直腸來的問題,所以也不可靠。有些公司推銷相關試劑檢測腸癌的,這種還不是很普及,作用大小有待觀察。
02
便血掩蓋腸癌真相
痔瘡表示很冤
漢陽的吳大爺一年前出現不明原因的便血,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讓做腸鏡,但大爺害怕,拒絕了,讓醫生開了點痔瘡藥,用藥后雖然有所好轉,但仍反反復復發作。直到一個月前,大爺開始出現腹痛,身體慢慢消瘦,這才勉強接受了腸鏡檢查,結果當鏡子到達吳大爺的直腸部位時,內鏡專家看到了一個菜花樣新生物,導致此處管腔狹窄,不能順利進鏡。最終的檢查結果是直腸癌中期!
武漢國醫堂醫院肛腸專科專家表示,超過9成的大腸癌患者,在早期時會誤以為是痔瘡,或是合并有痔瘡,有近80%的大腸癌患者,在發現的時候已是中晚期,因此,要警惕早期的大腸癌會偽裝成痔瘡!
03
腸癌并不可怕
早期治愈率高達95%
很多人一提到惡性腫瘤就談癌色變,以為患上腫瘤就不行了,實際上,大腸癌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看似兇險的腸癌,95%都是由息肉發展而來的,而這個過程為5-15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我們多的是時間可以通過腸鏡檢查去發現它,摘除它,避免息肉長大變成瘤!
42歲的吳女士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上個月,在得知家里長輩查出腸癌之后,馬上就預約了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大約2公分的息肉,經病理證實為絨毛狀腺瘤,這是一種惡變率約為40%的息肉,也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因此,吳女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立即摘除這枚息肉,她也很慶幸做了這次檢查,救了自己一命。
04
排便出現這幾個現象
就要當心了
1、排便習慣與性狀改變
排便習慣與性狀改變常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多以便血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里急后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性狀變細;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
2、腹痛
腹痛也是腸癌的早期癥狀,多見于右側大腸癌。表現為右腹鈍痛,或同時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變可使胃結腸反射加強,可出現餐后腹痛。
3、腹部腫塊
腫塊位置取決于癌的部位,提示中晚期。
4、直腸腫塊
多數直腸癌患者經指檢可發現直腸腫塊,指檢后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故直腸指檢是臨床上不可忽視的診斷方法。
05
預防腸癌的一把利劍
——腸鏡
幾乎各種腫瘤都有相應的篩查方式,但多數時候篩查無法實現預防的目的,其意義更大程度上在于第一時間發現并治療已經存在的腫瘤。但是,對于結直腸癌來說,篩查同時也是一種預防。這種篩查方式就是腸鏡。
通過腸鏡檢查來預防腸癌的意義,在于能發現并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腸癌來源于腺瘤癌變,從形態學上可見增生、腺瘤及癌變各階段。
而從腺瘤的發生,到癌變的發生,可能要經歷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干預治療機會。如能在腺瘤未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無癥狀階段腸鏡檢查發現并經內鏡微創治療之,則可以以最低的創傷,相對低廉的治療費用,阻斷了其向腸癌轉變的機會。
對于腸鏡檢查,很多人都心生恐懼,其實隨著技術的進步、醫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正常的成年人都可以耐受。一次腸鏡檢查,從進鏡到退鏡,一般不會超過十分鐘。無痛腸鏡更是輕松睡上一覺就結束了整個檢查,基本沒有什么感覺!
八類人及時做好結腸鏡篩查:
1、40歲以上人群;
2、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人群;
5、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闌尾炎、膽囊炎或已切除闌尾和膽囊者;
7、長期精神抑郁、近三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腸癌的風險高于體重正常者。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大家對結直腸癌篩查的重視!對了,平時上完廁所,別忘回頭看一眼馬桶,總歸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