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企業要基業長青,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不斷成長和持續領先,就需要在組織形態上表現出組織的柔性與活力。
21世紀是受到全球化與網絡技術深刻影響的時代,企業面臨更為動蕩與復雜的競爭環境。資本、技術、智力的全球化流動使得企業趨向于無界。企業競爭愈加激烈,傳統模式面臨危機,互聯網與移動技術的提升解決了地理位置與組織上的分散,市場需求變得更為多樣化與個性化,持續的變化正在成為一種常態。
在充斥著變化與挑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如何有效應對快速的變化并獲得持續成長和領先?
在高度動態的競爭環境中,企業超額利潤不再是來源于專門化的慣例,而是來自企業的柔性化能力。擁有高績效表現的企業必須具備極強的柔性化管理能力。
柔性管理是與剛性管理相對而言的。剛性管理是“以物為本”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依靠等級森嚴的組織結構、嚴明的規章體系以及賞罰分明的績效考核制度來對員工進行管理,以生產為導向。與剛性管理相反,柔性管理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是能夠隨著時間與環境等變化而變化的,能夠迅速反應的新的管理模式。它體現出和諧、融合、協作、靈敏等特征,強調跳躍與變化,速度與反應,靈活與彈性。
柔性管理是一種倡導企業主動適應變化、制造變化、利用變化從而提高自身在動態環境中的競爭性的管理模式。
1.技術柔性
技術能否發揮優勢以及代替成本優勢成為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技術柔性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企業必須保持技術領先,具備及時更新技術的能力;其次,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和設備需具備技術柔性,生產制造過程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從一個產品到另一個產品的自動轉換。技術柔性能夠有效適應消費者分散化的需求,為企業迅速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提供物質基礎。
2.員工柔性
員工是企業所有有形資源中最具有柔性的,原因就在于員工具有學習、感知與適應的能力。建立靈敏的員工反應隊伍是企業實施柔性管理模式的關鍵。員工柔性主要體現在其學習與創造能力上。
3. 組織結構柔性
采用柔性管理的企業的組織結構逐漸趨向扁平化、網絡化與虛擬化,表現出極強的應變能力。柔性組織結構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能夠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外界環境的改變,同時,還為組織內部成員提高了自我完善的發展條件。
4. 企業文化柔性
企業文化是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企業實現柔性管理的重要部分。企業文化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企業價值觀及企業管理理念在動態環境中的持續更新,以形成相應的有利于柔性管理的組織氛圍。
一個企業要幾十年持續領先,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組織非常有活力。在實踐當中,只有那些不斷自我改變、具有組織活力的企業才能持續領先。
為什么激活組織的力量如此強大?因為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境,在組織維度,企業始終會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挑戰是組織能不能適應外部的變化;另一個挑戰是組織能不能讓內部的人保持激情。很多企業能夠判斷變化,但是組織能力跟不上。外部變化常常會迫使企業進行戰略調整,但是如果組織能力和戰略不匹配,戰略就不能實現。
1. 保有危機感
有很強的危機感,這常常是領先或優秀的企業所共有的特點。一個組織如果想活下來,想變好,就要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危機意識的關鍵是高管團隊。從老板到高管,都必須要有危機意識。
持續領先企業為什么強大?因為它們永遠戰戰兢兢,沒一天安穩日子過。基層則需要有安全感,因為基層沒有能力對企業成長負責,如果讓基層一直有危機意識,那基層可能就做不好本質工作,從而影響產品的品質和成本。反過來,基層有危機感,高層沒有,后果將更加可怕。
2. 主動打破平衡
組織打破平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已經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時候,一種是組織自己去打破,即彈性組織。好的企業,自己打破自己的平衡;不好的企業等外力逼迫,被逼轉型。體育精神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體育精神就是永遠不滿足現狀,突破極限,承受失敗。人類的進步就是打破平衡,探索未知的世界。
3. 包容變革
變革必然涉及失敗,或者一定會出現很多問題,組織文化能不能包容變革很重要。從操作層面講,推進變革是比較容易的。只要不斷表揚變革就行了,至于有沒有完美的結果,不要過度追求,如果要等到做出結果才肯定,就沒有包容了。。
4. 堅持與韌性
有變革就會有阻力,因為變革都會涉及利益調整。觸碰到別人的利益,阻力就會產生,有一些是消除不了的,只要不讓變革阻力變成主流就可以。要變革,還會有當期利益損失。所以,堅持、韌性很重要。至于如何堅持,依各人性格而異。有的老板個性武斷,做出變革就一定要執行。有的人有很強的說服力,一直說到令人信服為止。我更多是用溝通的方式,借助成功樣板的力量。
如果企業要基業長青,在不確定的動態環境中不斷成長和持續領先,就需要在組織形態上表現出組織的柔性與活力。組織的柔性體現在技術柔性、員工柔性、組織結構柔性以及企業文化柔性四個方面。組織的活力體現在保有危機感、主動打破平衡、包容變革以及堅持與韌性四個方面。具備柔性與活力的水樣組織將驅動企業在動態環境在保持不斷的成長和領先。(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