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為血液中所含脂類物質的總稱。血液中的脂類是細胞基礎代謝的必需物質。血液中脂類含量與全身脂類總量相比只占極少的一部分,但可以反映出體內脂類代謝情況。因此可以作為脂質代謝紊亂及有關疾病的診斷指標。
血脂檢查
目前大家去醫院常做的血脂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四項:
1總膽固醇測定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如果超過5.72毫摩爾/升,可視為膽固醇增高。膽固醇(CHO)是血液中各種脂蛋白所含的膽固醇的總和。高膽固醇血癥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發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血清膽固醇水平受年齡、家族、性別、遺傳、飲食、精神、藥物等多種因素影響。總膽固醇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但到70歲后,可能會有所下降;性別方面:中青年女性的總膽固醇往往低于男性,但女性絕經后該水平會增高;飲食習慣:長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飲食會引起高膽固醇血癥。測定TC常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發病估計、療效觀察的參考指標。
2甘油三酯測定正常范圍在0.56-1.7毫摩爾/升,如果超過1.7毫摩爾/升,為甘油三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血清甘油三酯受生活習慣、飲食和年齡的影響,在個體內和個體間的波動較大。由于甘油三酯的半衰期短,進食高脂、高糖和高熱量飲食后,外源性甘油三脂可明顯增高。因此,必須在空腹12-16小時候靜脈采集測定標本,以排除和減少飲食的影響。甘油三酯的升高很可能影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結構,從而具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性也會增加。特別是當甘油三酯濃度重度升高時,常會伴發急性胰腺炎。
3高密度脂蛋白測定正常范圍是大于1.00毫摩爾/升。
傳統觀點認為,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保護性的脂蛋白,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有研究顯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過抗炎、抗氧化和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因而也被稱為“好膽固醇”。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一方面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同時肥胖、飲酒、吸煙、缺乏運動等也會降低“好膽固醇”。
4低密度脂蛋白測定范圍是低于3.12毫摩爾/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被稱為“壞膽固醇”, 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因素。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沉積于動脈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損害血管內皮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會形成粥樣斑塊。這些斑塊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時炸彈”,斑塊一旦破裂,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從而引起血管狹窄或直接導致急性心梗、中風甚至猝死。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非常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即使你的其他血脂指標都顯示正常,唯獨這一項過高,也意味著你的血脂亮起“紅燈”。 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以及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的人,更不能忽視自己的“壞膽固醇”水平,一旦“壞膽固醇”水平超標,最好盡早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根據自身的綜合情況,評估將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并及時進行調脂治療。而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則”能明顯減少患冠心病的風險。
血脂檢查,誰是重點對象?
· 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 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早發病者· 皮膚黃色瘤者· 家族性血脂異常者·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
血脂檢查,注意事項
血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因此在檢查前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⑴檢查空腹血脂時,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時以上的靜脈血,檢查的頭一天晚上8點以后禁食,不禁水。⑵抽血前應維持原來規則的飲食,并保持體重恒定,千萬不要在檢查的頭一天晚上參加宴會飽餐一頓,或吃夜宵。⑶在生理和病理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化驗,4-6周內應無急性病發作。⑷檢查時不要服用某些藥物,如避孕藥、某些降壓藥物等可影響血脂變化,導致檢驗的誤差。⑸檢查的頭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娛樂到半夜甚至通宵,第二天早上檢查血壓高、血脂也高。
血脂檢查易受許多因素影響,到醫院化驗前務必注意上述的幾種情況,這樣才能確保化驗結果的準確無誤。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為“醫聊健康”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需要請聯系:hysenusa@sina.com
醫聊健康微信號:hysenusa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健康精選調節血脂的兩大法寶:紅粬酵素早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紅粬可做為中醫藥材,認為紅粬營養豐富、無毒無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特殊功效,近年來藥理學家發小紅粬入藥是一種出色的降血脂、降血壓的天然藥物,經過高科技發酵萃取技術,從紅粬中可以提取6中高純度“天然他汀”,比他汀類藥物更有效、更健康。納豆激酶從日本清菊醬納豆中萃取出來的凝結桿菌、蛋白質的分解酵素即納豆激酶能溶解黏稠的血(血栓),對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顯著的效果。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