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于供應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如同自來水管或水壺嘴被長年逐漸堆積的水堿堵塞或變窄一樣,從而導致了心肌的血流量減少,供氧不足,使心臟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此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一般說冠脈狹窄程度≥50%2.
二、冠心病分為幾種類型?
冠心病分為五種類型:
1、無癥狀型冠心病;
2、心絞痛型冠心??;
3、心肌梗死型冠心?。?/p>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p>
5、猝死型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目前認為全人群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傳統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吸煙、糖尿病及家族史等,其中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和吸煙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也有人估計冠心病的2/3是這三種因素單一作用或聯合作用引起的,同時近年來研究的發展提示一些與冠心病相關的新危險因子。
1.高血壓:高血壓被認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較血壓正常者明顯,且血壓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程度越重。血壓升高不僅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也加速了小動脈硬化,因此高血壓患者發生血管閉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壓者早約20年。研究證明,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都能夠強有力地預測冠心病的危險性。
目前對于重度高血壓的危害已無異議,而輕度高血壓的作用存在爭議,多數專家認為此類患者血壓水平較低,引起冠心病的危險較小,但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大,仍不容忽視。
2.高脂血癥:高血清總膽固醇已被證明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在血清總膽固醇較低的東方人群中也是如此。飲食是影響血清膽固醇水平的重要因素,從而也影響到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大規模尸檢研究和移民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飲食脂肪的類型也很重要,飽和脂肪酸的增加會使血清膽固醇升高,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增加會使其降低。
3.吸煙: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吸煙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吸煙導致冠心病的危險與吸煙量成正比;吸紙煙比吸其他種類的煙危險性大;尸檢研究結果發現吸煙者動脈硬化的程度比不吸煙者嚴重得多;吸煙不但影響冠心病的發生,還對心肌梗死的預后有影響;被動吸煙者受到同樣的危害;年紀愈輕,相對危險度愈高;戒煙可使CHD的危險降低。
4.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高血壓、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低HDL-C經常共同存在,這些因素均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5.超重和肥胖:超重指體重增加超過某個特定標準,通常用體重指數(BMI)來表示,即體重kg/(身高m)2≥25為超重。肥胖指身體脂肪所占的比例過高,如男性超過體重的25%或女性超過體重的30%。經過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目前認為它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通過影響血壓和血清膽固醇水平。
中醫認為冠心病因七情所傷,飲食不節,年高體弱,胸中陽氣不足,氣滯血瘀所致,屬胸痹范疇。所以多以通補治其本。而飲食調配更為重要,宜控制熱能的攝入,限制脂肪和膽固醇,保障優質蛋白的供給,以及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