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學習是由學員自己主導,沒有課程安排。換言之,學習是拉動式的,學員自己全權負責。正式學習剛好相反,課程通常被設定為一位講師、一份時間安排表和一份培訓評估報告。正式學習是推動式的,由學員之外的人發號施令。
所有的學習都包含非正式部分和正式部分。以大學哲學為例,很正式的一門課程,有講座、考試和教材,但是學習并沒有就此結束。正式、推動的部分通過深夜的寢室閑談和偷偷上克利夫筆記(CliffsNotes)[1]的非正式學習得以補充。
再以學習如何銷售為例。學習過程包括師帶徒、模仿有經驗的銷售人員、實踐中的慘痛經歷等,這些都是非正式的學習活動。職業銷售人員可能會聽米勒-海曼(Miller-Heiman)的課程,學習SPIN銷售法[2]或顧問式銷售法來補充他們的非正式學習。銷售經理可能讓人他們閱讀金克拉(Zig Ziglar)或奧格·曼迪諾(Og Mandino)的書籍。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
這個問題不在于學習經驗是否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而是在于比例問題。通常情況下,非正式學習更有效而且成本更低,但是兩者結合才是最理想的。
[1]一個集合課程筆記、備考心得、學習指南的網站。
[2]S是指Situation Question(詢問狀況),P是指Problem Question(詢問問題),I是指Implication Question(詢問含義),N是指Need-pay off Question(確認需求)。
文章選自《ATD學習發展指南》
更多ATD圖書購買,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