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醫師、護士及女職工
閔 國 斌
中藥調經·周期性序貫療法,也稱“中藥人工周期”療法。這一療法是20世紀70年代江西省中西醫結合研究班提出的。到20世紀90年代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完善了這一療法,在中醫婦科界影響很大。
中藥人工周期以“補腎”為基礎,以“活血化淤”促排卵,模仿婦女月經周期的生理改變而用藥。
我們中醫把婦科叫女科,其涉及四大核心范圍,即:“經、帶、胎、產”。本法在婦科治療上占四分之一還強的地位,為什么說還強呢?因“胎”是以月經正常為前提的,如月經不調哪能懷孕呢?可見本法的重要性。
一、中藥人工周期的理論認識:
調節: 腎——天癸——沖任——胞宮 的平衡→改善性腺功能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
二、序貫方·藥:
(一)根據現代醫學認識的女性月經周期的生理變化,一般分為: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月經期四個期。
行經期:月經周期2-4天
養血活血:桃紅四物湯加味 用3付
經后期(增殖期、卵泡期): 月經周期5-10天
滋腎養血:促卵泡湯(經驗方) 用6付
排卵期:月經周期11-14天
補腎活血:促排卵湯(經驗方) 用4付
經前期(分泌期、黃體期):月經周期15-24天
補腎促脾:促黃體湯(經驗方) 用10付
(二)方藥:
1、行經期:桃紅四物湯加味(經驗方)
方藥:熟地10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 紅花10g,益母草15g,懷牛夕10g,澤蘭葉10g,制香附10g,烏藥10g。 (三劑)
方解:養血活血調經
四物:補血
桃、紅、益、澤:活血、通經
懷牛夕:助通經
制香附、烏藥、川芎:活血溫通
2、經后期(增殖期,卵泡期)
方藥:促卵泡湯(經驗方)
熟地15g,紫河車10g,山藥12g,女貞子15g,枸杞子10g,仙茅10g,仙靈脾10g,何首烏15g,川斷12g,菟絲子12g,當歸10g。 (6劑)
方解:歸、地:補血養血
山藥:健脾
紫河車:血肉有情之品,補精血。
余為補肝腎。
3、排卵期:
方藥:促排卵湯(經驗方)
仙茅12g,仙靈脾15g,赤芍12g,川芎10g,當歸12g,制首烏10g,桃仁10g,紅花10g,茺慰子10g,澤蘭葉10g,牛夕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 (四劑)
方解: 二仙:補腎
桃紅四物:活血養血
余:活血行氣通經(經脈)
4、經前期(黃體期,分泌期)
方藥:促黃體湯(經驗方)
熟地10g,仙茅12g,仙靈脾15g,肉桂6g,當歸10g,肉叢蓉10g,菟絲子12g ,覆盆子15g,山藥15g,黨參15g,甘草10g,女貞子15g,石蓮子10g。 (十劑)
方解:黨參、山藥、甘草:補氣健脾。
熟地、當歸:補血
余:補肝腎(溫陽)
以上四方大家可以根據西醫理論去套用,比如婦女經期腹痛,有血塊,經血不暢,你可用行經期的桃紅四物湯;黃體分泌不足的婦女,子宮發育不良的婦女你可選用促黃體湯,不壞事,它是調節,不是替代。
三、中藥序貫療法效果評價:
自90年代以來,中藥人工周期,即中藥序貫療法,引起中醫界的廣泛關注。
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西藥雌、孕激素的應用帶來一些副作用,尤其是更年期婦女,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由西醫專家提出來,應用于臨床,同時又提出長期使用可誘發癌癥等等。
理由二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將序貫方藥進行動物實驗,又用于臨床患者,結果證實:中藥人工周期通過調節,也即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改善而發揮治療作用。”“臨床研究證明了中藥人工周期有小劑量雌激素樣作用,它對月經和排卵障礙的治療不是替代作用,而是調節作用。”
實驗室研究還證實:巴戟天、菟絲子、肉叢蓉等補腎藥能使實驗大白鼠增加垂體和卵巢的重量,提高垂體對下丘腦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的反應,使之分泌更多的黃體生成激素(LH),又能提高卵巢HCG/LH受體功能,從而改善內在的神經內分泌調節機制,這就是誘發排卵的基礎。
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經過十余年的臨床實踐,專家們根據卵巢周期變化的四大特點,應用補腎——活血化淤——補腎——活血調經法,為周期性立法公式。因為能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所以被廣大的中醫工作者所接受。同時很多中、西醫專科名著也把中醫序貫療法作為治療月經不調的主要的治療方法而收錄其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