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人們往往以結交的朋友多、結交的朋友厲害為榮。
我年輕的時候,也特別熱衷于“交朋友”。那時的我完全認為,朋友就是資源,人脈越廣,就代表手中的資源越多。
猶記得大四那年,我們學校一位在媒體行業小有名氣的學長返校開講座。講座結束后,我很主動地去要了學長的聯系方式,并和他聊了很久。最后學長說,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他。
當時我一直以為自己抓住了一條很重要的人脈,十分慶幸。
畢業后,我毫不意外地從事了媒體行業。剛入職的我對行業發展很模糊,急需一位前輩指點,焦頭爛額的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那位學長。
于是我厚著臉皮打電話約學長出來吃飯,沒想到,學長每次都說自己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
直到有一天,再次被他拒絕的我經過他公司樓下,看到他和幾位美女在星巴克里談笑風生時才明白,原來學長不是沒空,而是對我這個屌絲沒空。
說實話,當時的我覺得特別挫敗。不過經過這次打擊我才想通,并不是發幾根煙,說幾句話,吃幾頓飯,或單方面要來聯系方式就能叫做“人脈”。
所謂人脈,是建立在價值交換之上的,換而言之,只有當你有被利用的價值時,別人才愿意跟你建立起人脈關系。
這話雖然看起來很功利,但卻很真實。
真正的人脈,只有在資源差不多相等的情況下才會產生作用。某些我們自以為緊緊攥在手里的人脈,其實根本毫無意義。
越優秀的人,人脈越有效
想必很多人都曾有過和我類似的經歷——擁有一大堆“朋友”,以為總有用得上的那一天。然而等到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人脈”沒有一個能用得上。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說明當時的你,并不優秀,擁有的都是些無用的社交。
打個比方,你偶然獲得了某商業大佬的聯系方式,然而你只是某個小公司的普通職員,當你有困難時,你覺得這位商業大佬會浪費時間去幫助你嗎?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頂尖的CEO,無數獵頭都想挖你,當你遇到困難時,你覺得這位商業大佬有沒有可能會幫助你呢?
人脈很有用,但前提是你也必須很有用。社交沒有產生效果,就是無用。
一個殘忍的事實是,只有優秀的人才能擁有有效的人脈,并且越優秀的人,人脈越有效。
我的一位發小,經常陪一群酒肉朋友吃喝玩樂,有時候喝得爛醉,也沒一個人管他,還得給我打電話讓我送他回家。
我常常問他,這樣的社交有意義嗎,他說,這些酒肉朋友很多都是富二代,家里關系特多,他這是在積累人脈。
后來,他喝酒喝到肝硬化,需要錢治病,這些富二代們忽然就消失了,再也沒找過他。發小拿健康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人脈”,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
在那些富二代看來,發小充其量不過就是一個陪酒小弟,玩壞了,就換下一個。
這就是這個世界最殘酷的地方:
底層的你跟上層的人玩,千萬不要產生自己人脈很好的錯覺,因為上層的人真的只是帶你玩玩而已,玩膩了就會讓你滾蛋。
高級企業管理咨詢顧問蔣小華說過: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多花點時間讀書、提高專業技能。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世界才能更大。”
人脈不是積累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不難發現,越是牛X的人,擁有的人脈越多,然而這些人脈大部分都不是他們主動去積累的,而是別人被吸引來的。
你越優秀,價值越高,別人就越想跟你建立有效人脈關系;你建立的有效人脈越多,掌握的資源就越多,而你也將愈發優秀,吸引的人脈就越多。
人脈就像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其核心就是你的自身價值。人脈很重要,但與其說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鑰匙,倒不如說它是你成功后的附屬品。
所以說,人脈其實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能讓自己有多優秀,就能擁有多少有效的人脈。相反,自己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
別再把時間花在無用社交上了,多學習、多看書、多積累、多提升,當你成為大佬的那一天,你將會無比驕傲地說:“我不追求人脈,因為我就是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