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統
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統隨著時間的慢慢改變,也在發生著變化。而心血管系統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統到底有哪些變化呢?一起來看看吧~
心血管系統
心臟在人的一生中晝夜不停地跳動,和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增長,功能也逐漸減退。其主要變化為心肌萎縮,纖維組織增多,心肌中脂褐素沉積,致使顏色呈深褐色,心內膜肥厚,瓣膜纖維化和鈣化,以及傳導系統內特殊心肌纖維減少,竇房結實起搏細胞數量減少,因而心率也可能發生或慢或快的變化,甚至發生心律失常。
心臟排血能力隨年齡增高而逐漸降低,因而心臟輸出的血量逐漸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也隨之減少,60~70 歲老年人,血液輸出量與20~30 歲的人相比約為30%~40%,平均每年減少0.75%~1.0%。
老年人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隨年齡的增長,血管壁彈性逐漸降低,而血管堅硬度逐漸增加,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各器官的供血量減少,特別是腎、肝、腦等重要器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這些臟器的生理功能。
由于血管壁彈性逐漸降低,致使血壓逐漸增加。血壓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所產生的壓力,血壓應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心臟收縮時產生的壓力叫做收縮壓,一般為100~120 毫米汞柱,心臟舒張時產生的壓力叫舒張壓,一般為60~80 毫米汞柱。正常人的收縮壓平均每年約增加0.5%,舒張壓平均每年約增加0.73%。正常收縮壓的數字應該是年齡加90。這只是反映著年齡的增加,動脈收縮壓逐漸增加而已,但超過70 歲后,這個公式就不適用了。
由于血壓升高,使心臟排血費力,心肌的負擔加大,逐漸引起心臟肥大,使心肌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心肌儲備能力減退,從而使心臟功能發生障礙。
具體表現
(1) 老年人心臟四大特點:心房擴大,心室容積減少,瓣膜口肥厚,瓣環擴大。>30歲 隨年齡增加心排血量減少,平均每年減少約1%,導致心臟收縮期延長和血流速度減慢。老 年人心臟比年輕時明顯增大。老年人冠狀動脈儲備能力下降,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也難滿足心肌細胞的需要。心臟厚度增加、冠狀動脈狹窄、毛細血管距離增大等,造成心肌營養不良和心肌缺血。80%的缺血性心臟病發生于老年,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2) 血管:老年人的動脈和末梢血管的彈性隨年齡增加而降低。特征性的變化為動脈 中的膽固醇等脂質成分蓄積,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產生,結締組織老化或鈣化,彈性蛋白變性、消失,使血管管腔狹窄、變硬,血流不暢,導致組織缺氧和高血壓。末梢血管壁增厚,擴張能力減弱,毛細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在較大壓力下易破裂出血。靜脈隨年齡增加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靜脈內層彈性消失,血管擴張,形成靜脈曲張,靜脈血流減少,全身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局部循環障礙時易導致疾病(如癆瘡)。
(3) 血小板:老年人血小板的數量下降不明顯,但血小板的功能有下降傾向。血液凝結 功能減退,血小板黏附性增加。當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時,冠狀動脈內的血小板活性增強,凝集反應增強,促使產生血栓,易導致血栓栓塞性缺血性心臟病等。
營養
師之家
中國營養師網
微信號:yingyangshiwang
網址:www.yingyangshi.com
新浪微博:@公共營養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