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話框:
1.輸入“拓展”,獲得餐飲、超市、兒童、影院等近千家品牌拓展人聯系方式
2.輸入“租金”,獲得全面租金資料!
3.輸入“萬商會”,獲得2016萬達商業年會品牌拓展人聯系方式
4.輸入“設計”,獲得平面、垂直人流動線等規劃設計的全面解析
來源:陳列共和
依稀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朋友圈的實體店主們都在紛紛嚷嚷現在的店是越來越難開了,生意不好做咯。而身邊的很多品牌也很“給力”的用一波波的關店潮在印證著這一說法:
今年上半年,朗姿服飾關閉29家店,卡賓服飾關閉47家店,達芙妮關閉450家店,哈森關閉156家店……這些還算不錯的。從去年到現在,關店前幾名大約是:波司登關店近6000家,李寧關店1800家,美特斯邦威關店1500家,不單單在國內,美國最大百貨公司有著158年歷史的梅西百貨也關店77家,2017年初還將再關閉100家門店!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難倒實體店真的要完了?
其實并不是,記得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亂世出英雄”。確實,現在的實體商業處于蕭條期,但是大蕭條里必然藏著大機會。在這個充滿著變數的時代,各種逆轉都會隨時發生!
近期,關于實體店逆襲案例越來越多,比如ZARA、優衣庫、7-Eleven等等,據ZARA母公司Inditex在9月21日發布的2016半年報中,Inditex報收了截至7月31日的業績情況。上半年,集團總銷售額達到約105億歐元,同比增長 11%,凈利潤為12.6億歐元,同比增長8%,超出分析師的預期,而今年上半年,ZARA母集團共在38個國家新開了83家門店,涉及全線品牌,使其全球門店數達到了 7096 家。實體店已經開始悄悄的崛起!
我們一定要看到這種變化。如果我們現在將眼下實體店蕭條的原因,直接歸結為整個大環境的蕭條,顯然大錯特錯了。而實際上,實體店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
咱們國內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大發展,目前商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現在隨便走在一條街道上,十家小店中起碼有一半多寫著“甩賣”、“清倉”,“全場特價”,理由多是“合同到期”,“門店轉讓”等等,這說明他們還只是把實體店當成一種渠道。近日有個老板吐槽:每個月售2580個包才能存活下來。顯然這種實體店早晚都會必被淘汰。
如今實體店確實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最關鍵時刻!在當下實體店必須絕處逢生,要么生存,要么滅亡!!!
當下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是注重用戶的時代,實體店的出路一定是注重用戶體驗!
記得有一句哲學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人存在時萬物存在,人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這說明未來萬物唯一的標準就是“人”,一切都因討好了“人”而存在。你討好“人”的程度,決定了你存在的價值。
實體店也是如此,必須從“買賣關系”過度到“服務關系”,必須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咱們回頭來看看那些當下活得風生水起的店鋪,有哪家不注重用戶體驗?
前段時間共和君寫過一家超市:了解詳情戳這《這家超市可以邊逛邊吃,年掙15億,居然還要收門票?!!》是一家名叫Eataly的意大利的餐廳超市,這家超市非常強調以人為本,以注重用戶體驗為經營理念,將收銀臺設置在入口,減少中間環節,讓顧客用最便宜的價格吃到最新鮮的食材,給顧客上料理課,舉辦各種活動等,這些與眾不同的經營方式,也讓Eataly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年掙15億,顧客還要排隊入場,而且未來還打算收門票。
還寫過一家名為Pirch的美國高端家具賣場,它家可以說是將用戶體驗踐行到了骨子里:
Prich所有店面,門口都設有布里斯咖啡館,顧客在進入商場之前,可以都免費享用拿鐵咖啡或者檸檬水。
賣場會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來展示售賣商品的功能。許多丈夫們都會在逛厭了的時候選擇在這里歇腳,讓顧客先體驗產品再買單!
在它家的浴室用品售賣區,銷售人員會給你備好浴袍!你可以免費去體驗各式各樣的浴缸,淋浴噴頭等。而且,不用不好意思,為了保護你的隱私,這個區域是與店里的其它區域是隔開的。更貼心的是,即便正常營業時間以外,還通過預約也可以來體驗這些香薰沐浴設備。
在這個區域有十幾個噴頭,可以讓你體驗到不同的淋浴噴頭帶給你的感覺。而且這些淋浴噴頭都用一個iPad控制,非常簡單。
店鋪還會請一些頂級廚師,舉辦烹飪課和每日演示,讓顧客在和銷售人員討論裝修計劃時,服務人員還會不斷地向他們供應免費美食。
看看這些成功的店鋪,它們將用戶體驗踐行的多好,帶給他們的就是自己獨特的市場競爭力!在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于80、9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不一樣的購物體驗,這種體驗就更需要實體店主們具備用戶思維,了解用戶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