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曾說:“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么?
所有這些貪婪和欲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而已”。
那么我們在看看我們文化中那些對立的事物:美麗、善良、高貴、真實等等無一不是肯定性信息,而它的反面什么“假惡丑之類”無一不是否定性信息。
因此我們發現,對于人的內心深處來說,叫什么名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代表了對我說:YES!
回到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中去,你會發現每一個層次都是與“YES”有關——
生理需求是為了滿足于我們的身體預設的目標,
安全需求是為了滿足我們生命體的存在,危害我們安全的不就是對我們說:NO 的嗎?
愛的需求更是在尋找一個符合自己的審美的、甚至于我們是在尋找另外一個自己、在尋找一個對自己的身心靈說“YES”的對象,
自尊需求也是如此,自我實現的需求更是如此。
當我們把自己作為評價世界的尺度,所以我們會丈量出兩個截然對立的世界出來,那些對我們說“YES”的代表美好,那些對我說“NO”的代表丑惡,而我們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會時常在“YES”和“NO”之間掙扎。
當我們用自身去丈量世界
古希臘哲學家總結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說得很深刻,我們人就是用自己去丈量世界,用自己去劃分世界的。
因此,人類的文化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二元對立。
一切事物都被分成了對立的兩個世界:好的、壞的;美的、丑的;善的、惡的;高矮、長短;天堂、地獄;高級的、低級的;高貴的、低賤的等等——這些事物都是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存在著的。
人類的文化屬性里面自然帶有的二元性,而二元對立就是人類的矛盾和沖突的根源,也是我們個人內心痛苦的根源。
如果有一種超然的思想或文化主張可以彌合世界的二元矛盾,或人內心深處的二元矛盾,那么他的思想就會被人們供奉起來。
老子的思想、王陽明心學、佛家的空性思想被很多人信奉。
原因無非都是因為這些思想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消除我們文化中的二元對立、消除我們心靈深處的二元矛盾帶來的沖突和痛苦。
道家的二元辯證和逍遙游狀態是為了超脫二元對立,王陽明的不動心的智慧,為什么不動心?為什么要天人合一,為什么佛家頓悟空性思想?度一切苦厄?就是因為二元矛盾會讓我們產生沖突和痛苦。
開悟的狀態、禪的狀態都是一致的,就是擺脫原有的二元矛盾狀態,人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