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心胸外科學協(xié)會亞洲分會委員、上海遠大心胸醫(yī)院院長肖明第提醒,吃剩菜是非常不衛(wèi)生的習慣,冰箱雖然低溫保鮮,但是殺不死細菌,飲食不衛(wèi)生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有心臟病的人更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秋冬是心臟病高發(fā)時節(jié),尤其要注意飲食護理,避免因飲食不當引發(fā)心臟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秋冬季心臟病人如何做好飲食保健。
1、少鹽多鉀
陳院長指出,飲食中鹽分攝入過多,易加重心臟負擔,甚至可能引起血管堵塞,導致中風以及腦梗塞等情況。通常情況下,心臟病患者的日常攝鹽量不宜超過6g。
并不是只有在食鹽中才含有大量的鈉,還有像醬油、腌制品等食物中同樣含有大量的鈉,比如像咸肉、罐頭、火腿、加堿發(fā)酵食品等,這些高鈉食物患者也要注意謹慎食用。
此外,陳院長提醒,鉀、鈣元素對于鈉鹽的危害有對抗作用,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且有預防心臟病的效果,平時應注意適當補鉀,多吃含鉀、鈣量高的食物,如大豆、香蕉、柑橘、豆制品等。尤其是一些患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在冬季飲食中更應該多吃些蘑菇、紫菜、土豆、海帶等食物。
2、少糖少脂多蔬菜
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膽固醇一直是引發(fā)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因而冬季預防心臟病飲食也應注意少糖少脂、多食蔬菜。故應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魚卵、蟹黃或奶油等。
肉類宜選用魚類及去皮家禽。不要吃禽皮,因為禽皮含脂肪高。炒菜時,多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豆油、橄欖油),少用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如牛油、豬油)。
蔬菜、五谷、水果類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在不提高血脂的情況下,能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因而應多吃點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等。
3、少吃加工肉質品多吃堅果
冬季臘肉、香腸等加工肉制品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但是心臟患者應注意少吃,因為用來加工肉食的鹽和化學防腐劑對健康不利,因此如果經常吃這種食品就很容易患心臟病或糖尿病。
另外,多吃花生、腰果、杏仁等堅果代替含糖和脂肪食物,威脅生命健康的心臟病發(fā)病風險將降低三成。因為堅果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這些營養(yǎng)素協(xié)同合作,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減少體內炎癥。
4、慎吃火鍋
冬季天冷,各大火鍋店卻是熱火朝天,但是陳院長提醒心臟病患者要慎吃火鍋,尤其忌吃火鍋喝冷飲,因為這非常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此外,風心病人和中風病人尤其要注意控制好血脂,吃火鍋時盡量少吃難消化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牛、肥羊、羊尾以及豬腦、肥腸等動物內臟。
5、少食多餐
陳院長特別提醒,暴飲暴食或是飽食對心臟病患者是大忌,很容易誘發(fā)心臟病,建議心臟病人養(yǎng)成少食多餐的習慣,定時定量是心臟病飲食護理的關鍵。
最后陳小中院長提醒,如果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下頜骨疼痛、前臂和肩膀疼痛等癥狀時,當警惕是心臟病發(fā)作,宜及早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