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屬中醫學“乳癖”范疇,多發生于 20~50 歲女性,往往雙乳發病,散在多發,以乳房腫塊和乳房疼痛為主要表現,脹痛多呈周期性,且多與月經周期有關。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失調, 形成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 導致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
【臨床表現】
1.乳房疼痛:常為脹痛或刺痛,可累及一側或兩側乳房,以一側偏重多見,疼痛甚者不可觸碰,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側腋窩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現為乳頭疼痛或癢。乳房疼痛常隨月經周期而規律性變化;疼痛亦可隨情緒變化、勞累、天氣變化而波動。這種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有關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
2.乳房腫塊:大部分乳房腫塊有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特點,月經前腫塊增大變硬,月經來潮后腫塊縮小變軟。可發于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一般好發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現為大小不一的片狀、結節狀、條索狀等,其中以片狀為多見。邊界不明顯,質地中等或稍硬,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常有觸痛。
3.乳頭溢液:少數患者可出現乳頭自發溢液,多為淡黃色或淡乳白色,如果出現血性或咖啡色溢液需要謹慎。
【微創埋線治療】 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機是肝氣郁結、陰虛火旺、沖任失調、痰瘀互結,因此,治療乳腺增生的原則是疏肝理氣、滋陰清火、調理沖任、化痰通絡散結,以循經、辯證相結合。
1.取穴:
三維配穴
臟腑背俞穴:肝俞
任督二脈穴:膻中
循經取穴:屋翳、乳根、陽陵泉
經驗配穴:肝郁氣滯加期門、太沖; 痰濁凝結加豐隆、足三里; 肝腎陰虛加腎俞、三陰交
2.操作要點:
每次根據病情選5~10穴,背部穴位提捏進針,向脊柱方向植入線體,其它穴位直刺植入線體。屋翳、乳根、期門穴均為胸前部穴位,深部為肺臟、肝臟等重要器官,宜用提捏進針法斜刺進針,太沖穴線體宜剪短,注意壓迫止血,治療后囑患者休息。
【臨證經驗】
1.小針刀配合穴位埋線治療乳腺增生
取督脈及胸椎棘突旁開1. 5 寸處,左右均取,讓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尋找壓痛點,用龍膽紫做好標記,逐點常規消毒。術者帶無菌手套,利多卡因逐點注射 1ml,用 4 號小針刀,刀口線與進針部位的組織纖維方向平行,垂直于皮膚進入,至肌筋膜層、肌層,遇到阻力或條索時分別行切、割、剝離至無阻力感,出針按壓至無出血。敷創可貼,休息 7 天,3 ~5 次為 1 療程。小針刀治療 7 天后選用穴位埋線療法,取穴: 主穴: 天宗 ( 雙) 、肩井 ( 雙) 、膻中、太沖 ( 雙) 。15 天埋線 1 次,3 ~ 5 次為 1療程。
2.針刺臍周八穴加背俞穴埋線治療乳腺增生
(1)針刺臍周八穴:取主穴為臍周八穴(水分、陰交、外陵、天樞、滑肉門)。隨證取穴:肝郁氣滯型加太沖、膻中;痰濁凝結型加豐隆、中脘、陰陵泉;肝腎陰虛型加太沖、太溪、水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穴位皮膚經75%酒精棉球消毒,采用0·35mm×40mm滅菌毫針。臍周八穴以舒張進針法直刺;膻中穴平刺或針尖向患側平刺;太沖、太溪、陰陵泉、水泉等穴均直刺。上穴均行針得氣后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每隔10分鐘行針1次。于月經結束后第5天開始針刺,隔日1次, 1個月經周期(針刺10次)為1療程。(2)背俞穴埋線:取穴為肝俞、膈俞、脾俞、天宗。 10日1次。于月經結束后第5天開始埋線, 1個月經周期埋線2次為1療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