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教師,也是畫師
早上7:00
與您相約
by:伍佰藝書畫網
◆ ◆ ◆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
中學語文老師張舉文
利用學生們讀課文的時間
橫著粉筆畫出了一幅
驚濤拍岸、海燕翱翔的黑板畫……
“您的語文課,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還沒有聽夠,就下課了。”
“我很愛上您的語文課,因為您的課活潑、有氣氛,每一節都不會瞌睡……”
這些話都來自
西吉縣偏城鄉中學的學生們
寫給張舉文老師的信
42年來
張舉文用5000余幅粉筆畫
在山里娃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
語文課上的粉筆畫
張舉文老家在偏城鄉
1976年高中畢業
作為村里唯一的一名高中生
被分配到村小教學
在教村里學生識字學詞時
他發現因為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
孩子們記起來很吃力
比如蝴蝶和蜻蜓在方言里都叫“蛾蛾子”
為了讓孩子們區分清楚
他用粉筆畫出蝴蝶和蜻蜓的形象
再在旁邊寫上字
這樣,孩子們就印象深刻了
其實,當時的張舉文并不擅長畫畫
但為了增強語文課的趣味性
他就開始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粉筆畫也越來越好
1986年,張舉文被調整到偏城中學任教
當時的課本印刷水平低,插圖很少
加之西吉比較偏遠
孩子們見識有限
導致一些課文內容難以理解
于是,他又在課堂上畫起了粉筆畫
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課文
張舉文說:
“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又培養孩子觀察能力”
教朱自清的《背影》時
他畫出努力爬上月臺的父親的背影
在教周敦頤的《愛蓮說》
和魯迅的《故鄉》時
畫蓮、畫“細腳伶仃”的楊二嫂……
據不完全統計
在從教的42年里
張舉文畫過的粉筆畫超過5000幅
這些畫深深印刻在山里娃的心中。
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
在偏城中學
張舉文當過副校長,
教過音樂、美術、書法
還當過圖書室管理員
偏城中學教師李冬紅評價說:
張老師就是自帶的多媒體
上去能畫能唱能演
這樣的課堂是活生生的
偏城鄉中學教務主任趙虎說:
我們都佩服張老師
他教學生確實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除了粉筆畫
張舉文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都寫得好
還會拉二胡、吹笛子、唱歌
只要有助于激發孩子們興趣的方式
他都愿意去學習、去嘗試
張舉文解釋說:
不論水平高不高
學生們感覺這是實實在在的
再好的視頻、照片
都不如老師自己露一手
這樣學生會尊重你、聽你的話
課也就好教了
每次作文課
他不僅要獎勵寫得好的
指導寫得不好的
還要自己寫一篇范文
讓學生們評點
好老師讓人惦記
很多離開家鄉的學生
給張舉文寫信、發短信、打電話
在他保存的40多封信中
每封都長達三四頁,書寫工整
偏城中學八年級學生蘇金蘭
是張舉文教的最后一批學生
上的是寫字課
張老師讓她喜歡上了
寫鋼筆字、毛筆字
班里同學至今仍特別想念他
放不下的粉筆,上不完的課
今年3月,張舉文正式退休了
然而,離開了講臺的他
依然沒有離開黑板和粉筆
無論在四川小兒子家里
還是固原自己家中
張舉文都備有黑板和粉筆
脫離了45分鐘課堂時間的限制
他可以畫得更細致
題材也從課文內容擴展到
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現象
隨地吐痰、亂闖紅燈
家長邊玩手機邊教導孩子不要玩手機
爺爺奶奶呵斥孩子觀察螞蟻耽誤回家做飯……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粉筆畫
讓人驚嘆不已
同時更受到教育
老師一輩子,教好一節課不難,
難的是教好每一節課。
張舉文從教幾十年來
總是盡善盡美上好每一節課
并總結出這樣一個道理
“態度+程度=成效”
張舉文總是說:
即便有好的文化程度,
但沒有為人師表的態度,
也教不好學生,當不了一名好老師。
不用心干,干八十年都是老樣子;
用心干,干一天都不一樣。
這些年來
張舉文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
獲得的經驗和體會
寫成了文章
未來,他想出一本教育感悟集
“教書育人是一堂上不完的課”
只要身體好
張舉文老師還會繼續教育事業
利用退休后有限的時間
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