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里,性侵是女孩受害的比較多,覺得男孩“吃不了什么虧”,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震驚!更沒想到連法律上對男孩女孩性侵的判罰力度都不一樣。咱們都認真的讀一下這篇文章吧,打開咱們認知上的盲區,好好的保護咱們的孩子。
文|小馬君
轉載自|常青藤爸爸
上周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報道:
無獨有偶,僅僅一天之后,又一則新聞被刷屏:
這兩則新聞更加引起了我對“男童被性侵”的關注,特別對于為何相關部門只定“猥褻罪”而并非“強奸罪”非常的不理解。咨詢了專業的法律人士,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國內現行的法律規定:如果侵害者對男童下手,侵害者最多只構成猥褻兒童罪,最高服刑只有5年,但是如果相同的情況發生在女性身上,侵害者系奸淫幼女,以強奸罪從重處罰,一般情況即可判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能很多讀者奇怪,男童受到性侵的概率應該小于女童吧?而且剛才兩個例子都是針對大孩子的,壞人應該不會招惹小孩子吧?
我們繼續看:
所以,醒醒吧!
罪惡之手伸向的范圍和程度遠超我們想象!
繼續讓數據說話,先是美國的:
2005年美國國家控制中心對全國的性侵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整理,結果發現全國超過16%的男性在18歲之前遭遇過性侵犯。也就是說每6個男性中,至少有1個在未成年以前曾經遭受過性侵。
參考文獻
Dube, S.R., Anda, R.F., Whitfield, C.L., et al. (2005).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by gender of victim.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8, 430-438.
有人會問,那是美國的情況,那國內呢?
答:同樣嚴重!
2005年,中國廣東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做了《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2005》,抽樣調查了廣東省10-20歲的青少年。報告中指出,“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范意識較缺乏。無論是高中、職校學生,還是大學生,每100個男生中,就有二、三個有被迫的性行為,是女生的2.2~2.3倍。”
參考文獻
http://www.cdcp.org.cn/gdsjbyfkzzx/xwfb/201408/d4588b28d1fa47ff9c1c4d033f23fb08.shtml
2012年6月,香港護苗基金會發布了《高中生的性知識普查情況2012》,結果更讓我震撼。下面我直接引用張錦芳教授的PPT,建議大家仔細閱讀
如果根據這張圖片推演,男性受到侵害的總數比女性高了41%。再結合前幾張表格數據,1322侵害事件發生在573個兒童身上,平均每個受害兒童會被重復施害2.3次。男性受到侵害總數為774次,那么可以估算出受害的人數大約是336人。參與調查的男生共計2462人,那么他們受害的比例則大約為13%。也就是說,在香港,差不多每7個男孩中有1個曾經遭受過性侵。
參考文獻
http://www.ecsaf.org.hk/images/upload_images/file/Sex%20knowledge%20survey%20of%20Senior%20Secondary%20sch%20students%202012%20.pdf
查完數據,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為什么情況已經如此嚴重,卻少有人關注和呼吁呢?
我想很多家有男娃的爸爸媽媽一定特別擔心,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男娃,來遠離這些惡人。
而今天談到了男童受到性侵,我再補充幾句:
數據反復驗證,超過8成的性侵是熟人作案。這也是很難被發現的主要原因。他可能是一個慈祥的老爺爺,也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還可能是從小看著孩子長大的阿姨。因此除了要讓孩子提防陌生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孩子灌輸,無論他/她是誰,都沒有權利來觸摸你的私密部位,只要有這樣的行為就要和你說,而當孩子告訴你的時候,你要100%的相信他。
除了不要穿開襠褲、不能在公共場所隨地大小便外,還需要注意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建立一個健康的性觀念,沒有人對他的生殖器有特權!不管對方是誰,對所有“摸小雞雞”行為說不!
雖說侵害者可能是任何人,但他們的一些行為跡象還是可以總結一二的:
他/她只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很少看到這個人有朋友或者妻子/丈夫
他/她總是縱容孩子,允許孩子干其他大人不同意孩子做的事情
他/她總是拿孩子的生殖器開各種玩笑
他/她和你討論房事的時候,會和你說要求自己的另一半打扮成孩子的樣子
他/她喜歡看孩子的各種暴露圖片
他/她總是要求和孩子有1對1獨處的時間,并且以“幫助你孩子,補習功課”等理由
大部分受過性侵的男性是不會和別人說這段經歷的,所以其實你指望孩子主動和你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仍能從他們的情緒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美國研究發現大部分男性受侵害者有以下兩種情緒表現:
這種情感包括:恐懼,憤怒,和羞辱感。由于大部分被性侵的大男孩都會非常恐懼自己會不會因為這一次侵犯自己就不再是“男人”了,因為這個社會對于“男性”需要“陽剛”捆綁了太多的價值觀,這種經歷會讓他們懷疑自己,并且非常恐懼也無助。
憤怒是因為他會對這個社會的漠視而憤怒,特別是當其他人遇到類似問題而被“取笑”和說“小題大做”的時候。這種憤怒比因為侵害而造成肉體上的痛苦更具殺傷力。甚至會讓很多男性主動選擇不再去抗爭,施害者也會借機告訴他,“你看,這個世界沒有人會在乎你的。”
羞辱感,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臟”的,不配再和任何人發生性行為,甚至很可能會想把這種痛苦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因而從一個受害者轉變成為施害者。
通過這些情緒描述,我們可以推斷出,如果一個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突然性情大變,讓你感覺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那么就應足夠引起你的警惕了。
造成這種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性侵者”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壞人”長得太不一樣。他/她可能是孩子的好朋友,親戚,老師,會用“愛”來綁架孩子,說這些行為都是為了表達對他的愛。因為“對”與“錯”世界觀崩塌式的考驗,會讓孩子陷入無盡的迷茫。
他會自己盤算“說出來”到底值不值?而大部分的男性受害者都不會說,為了保證家里的平靜不要因為自己一個人而被打破。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最近老是放空式地思考人生,非常地迷茫,有些話說到一半又欲言而止,不妨和他聊聊。雖然他只有極少的概率會告訴你真心,但是至少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父母愿意跟他分享心事。
迷思1. 男性不可能被性侵,如果是,那就說明他本身不是“真男人”?
解讀:是否會被性侵和他是不是陽剛沒有任何因果關系。兒童時期遭受過性侵也不代表他未來就不能勝任男性的社會角色,而且和他的性取向沒有任何關系。
迷思2. 如果一個男孩在遭受性侵的時候很享受,那么就不夠成性侵?
解讀:性體驗給人帶來的愉悅和是否構成性侵不存在任何關系。很多人會對男孩子說“得了便宜還賣乖”之類的話。正是這種價值觀存在,更多的施害者才如此心安理得。很多男童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純粹是被成人利用來滿足自己的性需求。
迷思3. 性侵對于男孩子的傷害要小于女孩?
解讀:大部分的研究都發現,性侵對于孩子的傷害是一樣嚴重的,不分男女。甚至研究發現,性侵對于男孩的傷害更大,因為社會的壓力讓他們不愿意說出來,即使一些有勇氣的人說出來了,多半還會遭受到恥笑,甚至有父母說,“你需要忘記這些,讓自己變得更陽剛堅強。”這種世間漠視的態度,會讓男孩子更加感覺孤立無援。
迷思4:只有同性戀才會去性侵男童?
解讀:研究發現,大部分侵害男性的施害者是“異性戀”并非“同性戀”,而且大部分是已婚。性侵的很多原因和“性”本身并沒有關系。很可能跟他/她生活過于壓抑有關,這些人在原本的社會環境中找不到存在感,導致“控制欲”上升,從而去侵害男童。
迷思5: 如果男孩被另外一個男性性侵,那么他以后一定是同性戀?
解讀:性取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形成過程,有一部分被受害者會對自己的性取向產生疑惑。但是,一個男生的性取向和他有沒有受過性侵沒有任何關系。
迷思6:男的被女的性侵,那是他的幸運!如果他沒有感覺,那就是他有問題!
解讀:有這種想法,只能說是對于男性的另外一種偏見。任何在性還未成熟的情況下的侵害,都會對受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是具有長期殺傷力的,比如男子在成年之后擇偶時候的不自信,對性生活的抵觸,不知道如何承擔一個父親的角色等。因此無論是男童還是女童,父母對于侵害都應該是零容忍。
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除了心痛于這段經歷會對一個孩子造成怎樣難以磨滅的影響外,也深切地意識到讓全社會更加關注“男性被性侵”的情況,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2007年,美國成立了一個叫做1in6.org的公益組織,專門幫助因性侵受害的男性從陰影中走出來,也鼓勵更多受到過傷害的男性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歷。2016年,這個組織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投射出了“No More” 不再(傷害)系列的宣傳語,讓公眾關注這個人群,同時標示出了一些他們親朋好友常說的話,這些話對他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甚至大于受侵本身。
不再(傷害):“他在我看來沒什么大礙”
不再(傷害):“他只需要忘了那件事”
美國還有一個叫做Project Unbreakable的項目,受到侵害的人,無論男女都可以自愿上傳照片,照片上寫的是一句施害者對他們說過的話,這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性侵”對他們造成的傷害,這些照片的震撼力非常巨大。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其中包括《時代周刊》。
“你應該對我心存感恩,因為我已經給你發消息了。”
“我的名字叫Justin. 我在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被性侵了。他們告訴我這是我的錯。他們告訴我,我需要沉默。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會再沉默下去了。”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愛你,你知道的對吧?這是你能得到的全部。”——那一年我8歲
“沒有人會愛你了,沒人會關心你的。你已經被毀了。”——施害者
“我只是教會你如何打手槍,就像我兄弟教我一樣。”——那個老師,也是我家人的朋友
那年我6歲
“如果你想要買糖的錢,那么你就得讓我這么做。”
“我總是想要這么做。”
——我的父親
當我告訴我母親的時候,她告訴我“他是你爸爸,是可以這樣的。”
就這樣持續了5年,直到最后我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我并不喜歡這個性取向,特別是在一個阿拉伯國家。
更多的照片,你可以登陸http://projectunbreakable.tumblr.com/
美國還有一個非常震撼的幫助男子走出陰影的視頻項目,叫做Bristlecone Project,那些曾經的受害者紛紛站出來,講述自己的經歷,給同伴鼓勵。每天他們都在幫助那些與他們有類似經歷的人。這個項目的發起者說,“只要有人愿意站出來,這個項目就不會終止,會永遠地做下去。”
附上一段Bristlecone項目的視頻作為今天這篇長文的結尾: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