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郁結證是中醫肝病常見的證候,常由七情內傷,情志不遂,或其他臟腑病證長期不愈,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而致。適度的壓力有助于我們成長,但長期處于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之下,又找不到合適的緩解途徑,就容易在心理與生理上遭受巨大打擊,導致疾病發生。中醫理論認為,“百病生于氣”,而“肝為百病之源”,意思是,肝能保證全身氣機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從而使五臟氣機通暢、氣血調和,百病不生,故有“肝能養五臟”之說。
中醫認為肝具有疏泄功能,能夠調暢全身氣的運行狀態,促進各臟腑功能活動,推動全身氣血津液運行,從而增強脾胃的消化和傳輸功能。當人的情緒出現異常,便容易影響肝的生理功能。據資料顯示,所有肝病幾乎與肝氣郁結相關,或表現出肝氣郁結的證候,使人體各部氣的活動異常,出現氣機不暢、郁結、逆亂等病理變化。隨著社會競爭加劇、人際關系復雜等各種壓力增大,人難免會出現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氣血失和、經絡阻滯、臟腑機能失調等證,常表現為氣躁易怒、頭目脹痛、面紅目赤、眩暈耳鳴、兩乳和兩肋脹痛不適。若肝郁影響到脾,就會出現胃部和腹部脹悶、食欲減退、打嗝不止、腹痛泄瀉等。若肝病及心,則心神失養,會出現心神不安、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睡眠質量差等癥狀。肝腎同源,肝病及腎,就會產生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等癥狀。
1、小腹空痛、腰酸。患者以氣虛為主,發泄怒氣后,氣郁減輕,但動怒就會耗氣,氣郁化火而傷陰。
2、胸悶、脅肋疼痛。患者主要是氣郁于內,發泄怒氣后,氣郁依然存在,以肝氣郁結為主,并未累及其他臟器。
3、頭暈、頭脹痛。患者以肝陽上亢化風為主,上實下虛,發怒之后,往往表現為氣逆,氣機升降異常,上升太過而下降不及。
4、腹脹、腹痛。患者表現類似腸易激綜合征,經過排泄一般會有改善,發怒后,感覺到腹脹、腹痛,是肝氣犯脾、肝脾不和的表現。
5、胃痛、反胃。此類患者有燒心反酸的表現,發怒后,肝胃不和,肝氣橫逆犯胃,表現為胃氣壅滯,胃氣上逆。
中醫認為,肝是人體的樞紐,人體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生理功能雖然各不相同,但以人體為載體,它們之間通過經絡協調統一,相互聯系。中醫的“肝”,不是單一的器官,它既指五臟(心、肝、脾、肺、腎)中的“肝”(肝臟),又包括經絡學說中的“肝經”。藏象學理論認為,肝是體陰而用陽,它的作用主要是疏泄氣機。人體的氣機運行主要是由肝來負責,使氣機像水流一樣能夠順暢流動起來。如果因為內部和外部的原因,比如憂思、惱怒等等不良情緒的影響,導致了肝失疏泄,氣機不能正常運行,就會出現肝氣郁結,導致全身氣機不暢、氣血瘀阻。中醫講肝氣條達則氣機舒暢,疏肝理氣,具有梳理肝臟氣機,恢復肝臟功能的作用。
1、調達氣血運行:肝氣的疏泄與氣血的運行乃至津液的輸布有密切關系,肝疏泄有度,氣機暢達,氣血調和,則經絡通利,血液與津液正常運行。若肝疏泄失常,則會引起氣機失調,從而引起如抑郁、胸脅痛、頭痛、面紅耳赤等。疏肝理氣可以恢復肝主疏泄的功能,從而通暢自身氣機,來促進水液運行及水液代謝并維持肝的生理功能。
2、調暢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活動與心藏神有關,也與肝氣疏泄有關?!案尾鼗辍保盎辍庇晌迮K精氣化生而來,藏于肝?!吧瘛敝溉梭w精神活動。魂安不擾,隨神而動,依附于神,主宰著人的精神情志。若疏泄不及,肝氣抑郁,可見精神憂郁,多愁善感,失眠多夢等。疏肝理氣可以調暢情志,改善睡眠。
3、調理脾胃消化功能:肝主疏泄,有助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濁。此外肝與膽相表里,膽附于肝,內含膽汁,排入腸助消化。若肝失疏泄,可郁結犯胃,可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胃痛等肝胃不和。疏肝理氣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和吸收。
4、調節排精與月經:男子精液排泄是在肝主疏泄,腎主閉藏的協同下完成,兩者協調才能保證男子精關開啟閉合。女子月經與臟腑、氣血、經絡有關,更受沖任二脈的充盈通利影響。肝主藏血,血充盈則沖脈盛。肝主疏泄,疏肝理氣可使肝氣調達,任脈通。
中醫治療肝氣郁結,可以應用中藥以及針灸進行調理。肝氣郁結,以疏肝理氣為主,同時還要注意調理脾胃,將脾胃調理好以后,能夠有效的緩解肝氣郁結的情況。常使用具有疏肝理氣功效的中藥來治療,如柴胡、白芍、枳殼、香附、郁金、元胡、陳皮等;肝氣郁結者往往伴有肝火表現,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肝郁化火,所以可以選用既有疏肝解郁,又有清熱瀉火的中藥,常見的有郁金、桑葉、菊花、川楝子、薄荷等。也可使用一些中成藥如丹梔逍遙丸、逍遙丸、柴胡疏肝丸等。
常常按揉以下幾個穴位,可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改善氣血運行。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可調節肝之陰陽,為疏肝解郁之要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一橫指處、自古被醫家認為是養生大穴,強壯及保健的要穴,為胃經的“合穴”,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肝血才能充足,肝氣才能順暢。經常按摩能起到健脾益氣、疏通經絡、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三陰交:是足部的三條陰經即脾經、肝經、腎經交會的穴位,位于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上三寸處,為養肝護肝的大穴,按揉三陰交穴不但能健脾胃,還可疏肝氣、益腎精。
規律作息。肝氣郁結的患者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勞逸結合,順應自然規律,不熬夜,每天要早睡早起,對肝臟有很大的好處?!饵S帝內經》中記載“人臥則血歸于肝”,故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大腦保持一個清醒、舒暢的狀態。
適度運動。中醫認為,“動則陽生”,適度運動能幫助陽氣升發,利于氣血運行?,F代醫學也證明,積極運動會讓我們身體產生一種有益于身心的物質,也就是被稱為“快樂激素”的內啡肽,在它的作用下,會使身體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
調節情緒。肝失疏泄,心思郁結,人的情緒也不會高昂,時間長久會使人失去溫和舒暢的感覺,容易產生易怒、暴躁的情緒。肝氣郁結的人平時一定要注重情緒的調控,保持身心平衡的狀態。
飲食調理。肝氣郁結的患者多吃疏理肝氣、降肝火、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等健脾益氣的食物,金針菇、油菜、山楂降肝火的食物,茼蒿、蘿卜、柚子、西紅柿等疏理肝氣的食物。絲瓜具有通絡活血、化痰順氣的功效,能夠治療肝氣郁結引起的情緒不穩,乳房脹痛。還可適當吃一些佛手瓜,佛手瓜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夠治療肝氣郁結引起的情緒不穩,食欲不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