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滅了司馬家族以后,高高興興地建立了劉宋王朝,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而同時期的北朝尚處于紛亂之中。
大夏、北涼、北燕、北魏群雄逐鹿,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得知。劉裕去世后,他兒子劉義符繼位。可惜劉義符不給力,被權臣給拱下臺了。
雖說劉義符貪玩無禮,可第二任皇帝就被廢除殺害,這對劉宋王朝乃至整個南朝來說,是一件不祥的事情。可以說,這事兒為南朝24帝只有10位善終,埋下了伏筆。
劉義符死后,徐羨之、檀道濟等權臣將劉裕的第三子劉義隆扶持為皇帝,劉義隆便是著名的宋文帝。同時的北魏,在拓跋珪和拓跋嗣的經營之下,已經力壓群雄。可惜兩位君主全都英年早逝,此時在位的,是剛上臺1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劉義隆和拓跋燾,這一對生死冤家,終于幾乎同時走到了歷史臺前,終于正兒八經有了正面交鋒的機會。不過在此之前,拓跋燾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拓跋燾平定諸侯,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拓跋珪將后燕一分為二,嚴重削弱了慕容鮮卑的實力,正式宣布北魏進軍中原,可惜他39歲的時候被自己的兒子拓跋紹給干掉了。
拓跋嗣上臺以后,陸續奪取青州、兗州、豫州、司州等大片土地,染指虎牢關,可謂開疆拓土的一代明君。只可惜拓跋嗣也英年早逝,僅僅32歲就去世了。
16歲的拓跋燾,在這種情況下登上大位,可他所面臨的困難,依舊十分繁雜。占據關中的大夏、占據遼東的北燕、占據涼州的北涼、北方的柔然、西部的吐谷渾等等,全都是拓跋燾身邊的對手。
因此拓跋燾在與劉義隆交鋒之前,必須要先征服了這幫對手才行,否則連交手的資格都搶不到。
第一步,打服柔然。
柔然是個趁火打劫的家伙,他們趁著拓跋燾剛上位,地位不穩,所以果斷出兵6萬,攻入云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17歲的拓跋燾首次親自帶領輕騎出征,與之鏖戰多日,這才勉強將其擊退。此時的拓跋燾意識到一個問題,要想統一大北方,必須要解決柔然這個后顧之憂。
為此同年,拓跋燾整頓兵馬,趁著大雪天,主動出擊柔然,斬殺數千柔然騎兵,搶掠了數萬頭戰馬。
第二年,18歲的拓跋燾再次讓輕騎兵各自準備15日的糧草,遠征大漠,嚇得柔然可汗立刻帶著部下向更北方跑路。自此柔然對北魏的騷擾,零星可見。
第二步,攻滅大夏。
大夏是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劉裕攻滅后秦,拿下長安后,赫連勃勃按兵不動,坐等時機。果然劉裕的軍師劉穆之去世,劉裕急急忙忙趕回去稱帝,只好把長安交給了兒子劉義真鎮守。
結果長安城內發生內亂,沈田子、王鎮惡等大將自相殘殺,劉義真跑路。赫連勃勃看準時機,果斷攻占了長安。自此大夏擁有了陜西、山西的大片土地。
赫連勃勃死后,他兒子赫連昌繼位。拓跋燾也是個趁火打劫的家伙,他看準赫連勃勃的兒子們為了大位爭斗不休,導致關中內亂,索性立刻出兵西進。
北魏大軍兵分三路:周幾帶兵攻打陜城,奚斤帶兵攻打蒲坂,拓跋燾親自帶隊攻打大夏都城統萬城。
統萬城是真不好打,其他兩路已經拿下弘農、長安、蒲坂等地,可拓跋燾只能把統萬城周邊的所有人口牛馬給搶了,居然沒能攻克統萬城。
不得不說,赫連勃勃是個人才,城池造得相當堅固。好在第二年,拓跋燾用誘敵之計,將大夏主力從統萬城中騙了出來,一舉殲滅,這才順利拿下了統萬城,滅亡大夏政權。
第三步,滅北燕、北涼。
北燕繼承了后燕的部分政治遺產,但是它的開國之君慕容云只是后燕皇帝慕容寶的養子,他本是高句麗人,又被稱為高云,所以壓根不是慕容鮮卑的后裔。
這么一來慕容云算是得國不正,沒多久被權臣馮跋篡位殺害。馮跋去世后,他弟弟馮弘又篡位登基。北燕被他們3位活寶這么一鬧騰,實力大減。
等到拓跋燾又收拾了一遍柔然后,順道跑來攻打北燕,馮弘主動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和親。這還不夠,拓跋燾胃口很大,依舊選擇帶兵吞并了北燕。
西北的北涼看了嚇了一跳,連忙選擇向拓跋燾稱臣。可惜時機已經過去了,拓跋燾統一北方的步伐是不可能停歇的。因此在北魏的圍攻之下,北涼君主沮渠牧犍只好選擇投降,北涼自此滅亡。
此后拓跋燾又派兵拿下西域諸國,平定了國內的蓋吳起義,順便又把柔然摁在地上摩擦了一遍,這才徹底完成了北方統一工作。
二、雙雄交鋒,鹿死誰手?
當拓跋燾忙著在北方南征北戰的時候,南邊的劉義隆,卻長期過著十分安穩的生活。南朝的國力發展迅猛,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劉宋綜合實力倍兒強。
第一次北伐,劉義隆北伐了個寂寞。
當初劉裕去世,北魏趁機奪取了虎牢、洛陽、滑臺等劉宋集團的軍事重地。這讓劉義隆很不爽,因此公元430年,在位7年的劉義隆感覺積蓄的力量足夠了,便主動北伐。
劉義隆自己不善帶兵,便派遣大將到彥之帶兵北伐,陸續拿回了洛陽、虎牢、滑臺等地,一舉收復了河南地區的失地。
可惜第二年開春,吃飽喝足的拓跋燾,立刻帶兵南下,又把這些地方給搶了回去,這次北伐等于北伐了個寂寞,毫無成果。
第二次北伐,劉義隆倉皇北顧,拓跋燾飲馬長江。
上一次北方失利以后,劉義隆痛定思痛,決心繼續發展生產力,這一發展,就是20年的時間。這期間雙方都比較冷靜,拓跋燾忙著蹂躪柔然,劉義隆忙著搞經濟。
一直到了公元450年,拓跋燾實在是覺得無聊了,總是欺負柔然也不是個事兒,所以帶領10萬大軍主動南下。沒錯,就是拓跋燾先惹事兒的!
在陳憲、臧質、劉康祖、劉駿等人的努力之下,拓跋燾鎩羽而歸。劉義隆對拓跋燾主動挑釁的事情,相當不滿,于是決定發動第二次北伐。
這個時候的劉宋,發展了20多年的經濟,實力更加強悍,后勤補給完全不成問題,就看前線將士們能不能賣力干活了!
劉義隆派遣三路大軍同時北上,聲勢浩大。只可惜除了薛安都的西路軍取得勝利外,其他幾路大軍都沒什么成績。尤其是王玄謨的東路軍、梁坦的中路軍,全都被北魏大軍擊潰。
拓跋燾為此還特地寫了一封信嘲諷劉義隆:你都快50歲的人了,還沒有出過門。你再看看我,整天在外面作戰,我對付你,就好像對付3歲的娃娃一樣容易。
這下麻煩了,劉義隆不懂軍事,卻非要自己指揮前線布局。他下令所有軍隊全部后撤,豈不知,一旦后撤,自己的士氣就沒了,反倒是助長了拓跋燾的士氣。
果不其然,劉宋大軍自亂陣腳,而北魏大軍一路南下,攻城略地,可謂戰無不勝。拓跋燾抵達瓜步(南京六合區附近),拓跋仁抵達江西、拓跋那抵達廣陵。一時間北魏大軍從黃河沿岸,一路殺到了長江沿岸,飲馬長江。
他們積極砍伐樹木,打造戰船,顯然就是要渡過長江,一統天下了!劉義隆嚇得瑟瑟發抖,倉皇北顧,悔不該當初為了一時意氣而北伐。可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拓跋燾選擇撤軍北歸,這是怎么回事?
三、拓跋燾的疑慮。
過程未免太順利,這還是當年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宋王朝嗎?拓跋燾不免有些擔心。不過又想到劉義隆足不出戶,整日在家治國,沒什么軍事經驗,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正當他打算渡江追擊,滅亡劉宋的時候,客觀條件阻止了他的步伐:
第一,北魏大軍速度太快,軍糧跟不上!
拓跋燾最喜歡用的就是輕騎,這玩意兒戰斗力強,而且速度非常快,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輕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輕騎的缺點,也是速度太快。由于他們沖得太快了,以至于后勤部隊壓根就跟不上,糧草無以為繼。光靠搶掠,壓根就不夠,而且沒那么容易。
為了軍糧,拓跋燾曾經猛攻有儲備糧的盱眙,結果遭到盱眙守將臧質的頑強抵抗。臧質還撒了泡尿裝酒壇子里送給拓跋燾,差點沒把這位北魏雄主給氣炸了。所以說缺少軍糧成為拓跋燾不得不撤軍的重要原因。
第二,疫病四起。
這是古代戰爭最害怕出現,卻又經常出現的問題。當年曹操橫槊賦詩,打算在赤壁一舉消滅周瑜,結果一場大火,再加上軍中瘟疫,直接導致曹操匆忙北歸。
如今拓跋燾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由于雙方戰爭中,殺戮過多,而且時間太短,無法及時處理尸體,以至于疫病逐漸在北魏軍中蔓延。
這事兒嚴重起來可不得了,比如說拓跋燾在攻打盱眙城的時候,臧質組織的防守軍,誅殺了北魏上萬人,尸體堆積起來,都快和城池齊平了。雙方都不敢收尸,你說疫病能不蔓延嘛!
第三,擔心被抄后路。
手里沒糧食,疫病又開始蔓延了,如果此時人家再把你的后路給抄了,讓你無法及時回去得到補充和救治,你說北魏大軍還能存活嗎?
這個時候拓跋燾得知一個消息,劉義隆此時派遣彭城守軍開始截斷北魏大軍的歸路,同時又派遣水軍從海上出發,繞道淮水,進攻北魏大軍。要是這事兒被劉義隆給辦成了,那拓跋燾想溜都來不及!
綜合以上幾個原因,拓跋燾最終選擇理智地離開了。在臨走前,話癆拓跋燾還特地留下了一句狠話:食盡且去,須麥熟更來。
啥意思?就是說,我們沒飯吃了,暫且先回去。等到明年麥子熟了,我們一定還會回來的!豈不知,這一去,拓跋燾再也沒能回來。
結局:拓跋燾、劉義隆都凄涼離世。
拓跋燾回去以后,脾氣逐漸變得暴躁起來,甚至連自己的太子拓跋晃,都在宦官宗愛的慫恿下,被拓跋燾給逼殺了。
宗愛這家伙擔心拓跋燾回過味兒來收拾自己,所以先下手為強,將拓跋燾給弒殺了!誰也想不到,1年前還飲馬長江的一代雄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會被一個宦官所殺,年僅45歲。
劉義隆也好不到哪兒去,他覺得拓跋燾被弒殺,是北伐的好機會。所以在公元452年,又組織了第三次北伐,結果依舊無功而返。
這三次北伐,嚴重削弱了劉宋王朝的實力,也使得30年的元嘉之治的成果毀于一旦。不久后,劉義隆的私人生活也出了很嚴重的問題。
劉義隆的太子劉劭,做了20多年的太子,差點沒急死。因此就找巫師詛咒自己的老爹快點兒駕崩。這事兒被劉義隆知道后,劉義隆大怒,便有了廢太子的想法。
可惜劉義隆嘴邊沒個把門的,他把事情告訴了愛妃潘淑妃,潘淑妃嚇了一跳,掉頭就把事情告訴了兒子劉濬,劉濬和劉劭那是鐵哥們啊,隨即就把消息告訴了劉劭。
劉劭終于按捺不住了,與其被廢,倒不如主動出擊。因此他大晚上帶兵沖入宮中,將劉義隆斬殺。劉義隆去世時,年僅47歲。只比拓跋燾多活了2年而已。
參考資料:《宋書》、《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