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為了完成統一,結束混亂的戰爭,無數賢臣名將發動北伐,結果大多以失敗告終,在東漢王朝結束后,是魏國、吳國、蜀漢三分天下,北方是強大的魏國,為了結束三分天下的格局,恢復一統的局面,南方的吳國、蜀漢都曾發動北伐。
一、陸遜北伐
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陸遜四次率軍伐魏,陸遜曾在著名的石亭之戰中大破曹休,斬俘魏軍萬余人。陸遜四次參與對魏作戰未嘗一敗,戰績輝煌,可見其過人的軍事才能,然而在襲擊江夏時導致魏軍自殺其民也為后世所詬病。
二、諸葛亮北伐
三國時期,蜀漢建立后,劉備兵敗夷陵,使蜀漢國力大減,蜀漢丞相諸葛亮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休養生息,在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勝利。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
三、姜維北伐
三國時期,姜維歷次北伐戰績,互有勝負,軍隊已經到達華陰、蒲城一帶。在三國志中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蜀漢國力也耗損過度。
到了蜀漢后期,優秀的將領所剩無幾,只有王平、廖化、張翼,以及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即使在蜀漢滅亡前夕,姜維都在想著北伐,面對強大的魏國,姜維北伐失敗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