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朱玫敗亡!未完成的改朝換代
前言
在歲月的河流中,隱藏在底部的都是歷史,他們靜默矗立,任由涓涓河水從自己的身上流淌,但是自始至終不發一言,等待人們的發掘。
起因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宦官田令孜和節度使因為鹽稅不和,最終導致戰爭的發生。
▲田令孜
后果
藩鎮節度使因為保護皇帝有功,權利過大。等到唐昭宗上位以后,節度使想要廢黜他,結果未能如愿。
▲唐昭宗
始末
一、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自古以來中央和地方之間就有著權利的矛盾,在唐朝末年,尤其是唐僖宗執政時期,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尤為突出。
唐僖宗的父親荒淫無度,導致國家大權落在了宦官的手中,而唐僖宗登基的時候年幼,自然要仰仗著權宦田令孜,才能安穩的做在皇位之上。
而田令孜也因為皇帝在自己的手中,自然也認為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田令孜對節度使也是頤指氣使。
同時田令孜也認為地方節度使得權利比較大,很容易影響中央的權利。而另一邊地方節度使也對田令孜十分的不滿意,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個宦官而已,居然還騎在了他們的頭上。
就這樣田令孜想辦法剝削地方,而提防也不服從管教。于是矛盾就出現了,這一年河中節度使拒絕向朝廷繳納鹽稅。
而理由很簡單,以前并沒有這樣的規定,鹽稅是田令孜自己提出來的,不滿田令孜很久的節度使開始反抗。
▲藩鎮勢力
二、 朱玫的野心
田令孜自然也是十分氣惱的,他剛提出來的制度,就有人挑戰,但是河中節度使怎么說割據一方,不是朝廷輕易就能動的。
于是田令孜找到其他節度使朱玫和鳳翔節度使,打算一起打敗河中節度使。但是河中節度使能有這么大的底氣和朝廷叫囂,自然是背后有人。
河中節度使得背后就是李克用,他的勢力朝廷都比不上,有了這個靠山,河中節度使才有恃無恐,面對朝廷的來兵,自然也是不畏懼的。
田令孜本以為自己帶著朝廷的兵馬,加上兩個節度使得人馬,肯定能夠打敗河中節度使,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最后的結果就是鎩羽而歸。
李克用對付他們幾個十分輕松,這場戰敗以后,田令孜認為他們聯合都沒有打過一個,肯定是內部的問題。
▲李克用
思來想去田令孜覺得就是節度使的問題,所以田令孜對于朱玫和鳳翔節度使哪哪都看不順眼。也因如此,朱玫和鳳翔節度使也看不慣一個宦官騎在頭上,自己還要被人罵。
于是紛紛脫離田令孜,回到自己的地方,當自己的王,更快活一些。
不過朱玫雖然這么想,但是他也有更大的野心,當初黃巢起義的時候,他曾經幫忙鎮壓過,所以朱玫知道這個皇帝沒有什么用,相對于一個節度使,他更想當皇帝。
▲黃巢起義
三、 最后的失敗
很快就有一個機會送到他的面前,李克用帶兵進攻京城,田令孜見識過李克用的能力,自知打不過,于是急忙帶著皇帝逃跑。
朱玫覺得趁著這個機會去抓皇帝,但是田令孜和唐僖宗打仗不行,逃跑反而很快,朱玫并沒有追上,反而找到一個患有腿疾的襄王。
朱玫想,襄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也有皇室血脈,為此朱玫扶持著襄王稱帝,把他當做傀儡。另一邊田令孜自然明白了朱玫的野心,于是他決定退位,讓給楊復恭。
▲楊復恭
新官上任三把火,楊復恭上臺以后,自然也聽說了朱玫的事情,于是決定把槍口對準他。不過朝廷的能力自然是不夠的,也是楊復恭找到當初的河中節度使,和李克用。畢竟他們曾經對抗過朝廷。
這個時候河中節度使自然表示愿意攻打朱玫,而因為朱玫的做法,讓其他節度使不滿意,為此一時之間的朱玫,瞬間成為靶心,誰都想射中。
朱玫也知道怕夜長夢多,于是派人追殺皇帝,而朱玫的手下也見識過皇帝的無能,他們也想當皇帝,結果紛紛背叛了朱玫。
而有些人被朝廷策反,他們回到朱玫身邊,趁著匯報的時候直接把朱玫殺害,而等候在外的軍隊紛紛涌入,襄王等人全部被殺害,自此朱玫的夢想破滅。
朱玫的謀反,因為人心失敗,居功自傲看不起其他節度使,正因為如此才加劇了他的死亡。
▲唐代宦官畫像
小結
唐僖宗在位的時候多方叛亂,由此可見唐朝末年權力的崩潰,也表示唐朝的衰敗正式開始。
【參考資料】《舊唐書 本紀第十九下僖宗》、《新唐書本紀第九 懿宗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