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匈奴,乃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于今內蒙古陰山山麓,披發左衽,一副圓月彎刀,彎弓搭箭騎馬四處剽掠的彪悍形象。自西周起,中原各國包括中央區域號令天下的周王,特經常被戎族侵犯,動不動便越界,靠著他們的靈活機動,搶糧搶錢搶女人。
匈奴人
像西周幽王就是被犬戎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而滅亡的。即使到了戰國時趙武靈王也不堪林胡、樓煩等戎族侵擾,損兵折將邊疆百姓屢遭涂炭,才被迫胡服騎射,筑趙長城,軍力上才能和游牧民族打得有來有回,林胡、樓煩北遷又融入新崛起的匈奴,使得匈奴部落更為強大,靠著武力頻頻扣邊中原,三百多年,攪和的各個漢家政權頭疼不已,史書也是屢屢記載。
哪怕殲滅六國的秦始皇,也擔憂分布于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控制了河套地區的匈奴,水草豐美,戰馬馳騁,善戰狂暴的匈奴嚴重威脅邊塞,曾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筑長城。秦朝滅亡后,漢高祖劉邦自以為取得天下,軍隊無敵,曾親率三十二萬欲與匈奴決一死戰。
秦長城
但這時匈奴王乃是赫赫威名的冒頓單于,匈奴帝國也達到全盛,一戰中計,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差點被匈奴一舉殲滅。從此,漢朝放低姿態,跟匈奴和親,送女人過去,給金子給布帛給貼給糧,屈辱地維持著被動挨打的和平。
匈奴幾次撕毀盟約,長驅直入,兵圍長安,搞得漢朝灰頭土臉,劉邦強勢的老婆呂雉被匈奴單于寫信言辭下流低俗調戲,也隱忍不發,丟盡了漢家尊嚴。
白登山
直到百年后文景之治國富民豐,到了漢武帝時,劉徹才轉守為攻,派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持續勞師遠征千里奔襲,攻擊匈奴,幾乎摧毀了匈奴主力,逼迫匈奴退出漠南,“幕南無王庭”。
漠北也被漢軍打得如喪家之犬,但持續快半個世紀的漢匈之戰也使漢朝也付出了巨大的損失,國庫空虛,物價飛漲,賦稅兵役徭役極其沉重,百姓賣兒賣女,經濟社會處于崩潰的邊緣,也逼武帝晚年下罪己詔,與民休息,避免了西漢重蹈秦朝覆轍。
昭君出塞
劉徹曾孫漢宣帝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呼韓邪向漢稱臣歸附,被安置于漠南,于漢族等各民族融合。
而居漠北的北匈奴,又逐漸強盛起來,擊敗大宛、烏孫等國,強迫四方各族進攻,威震西域,匈奴得到短暫復興。直到西漢中期,公元前36年,被西漢遠征軍甘延壽、陳湯等人擊潰。留下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名言。
陳湯
余部又不得不西遷至中亞和東歐地區。小部分留居鄂爾渾河流域,被鮮卑所并,北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后代鐵弗人,五胡亂華時,在河套地區建立過胡夏國,雄踞西北25年,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匈奴族國家。其主,赫連勃勃,為人殘暴,不恤民力,筑統萬城,大肆享樂,濫殺無辜,隨著赫連勃勃病死,民心盡失的胡夏最終衰落,被北魏攻伐,滅亡,此后,漢地的匈奴族再沒有創建任何政權,徹底融入到其他民族當中,從歷史上消失了。
但匈奴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歷史并未斷絕,東漢時,公元91年,大將軍竇憲徹底擊敗北匈奴,匈奴只得繼續西遷。
匈奴地圖
主流觀點認為長達數百年的遷徙,成為了歐州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甚至羅馬人的噩夢。冒出來的當時的匈人,注意,不是匈奴人,上帝之鞭阿提拉兵鋒所指,打得西羅馬帝國首都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迫逃亡羅馬。匈人建立的帝國復盛極時,東起自咸海,西至大長,直到阿提拉逝世,帝國才瓦解。匈人也逐步融入歐洲各民族中。
但歐洲國家匈牙利卻一直有人稱他們的祖先就是匈奴人,連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詩中都說:“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么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當代的匈牙利人大部分屬于東歐白種人,金發碧眼、鼻梁高挺的占很大比例。
匈奴人
再加上大家對于西域少數民族相貌的印象,天然就覺得匈奴人八成就是白種人,我國史書如《北史》也記載“深目、高鼻、多髯”,《晉書》也說匈奴演化的一支滅掉西晉的羯胡,“高鼻深目多須”。
但現代東羅馬史學家普里斯庫斯在《匈奴史殘稿》中卻描繪阿提拉長得是:“身材矮短,胸部寬廣,頭很大,眼睛小,散發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臉是黑的。”
裴多菲
要是匈奴王都長這樣,那應該是跟我們中國人長得沒啥區別,由此,也引發了史學界延續了百年的大討論,攪動亞洲和歐洲歷史的匈奴人,到底長啥樣?
實際上,答案,或許早就存在于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中!其中有關鍵一句,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淳維就是夏朝最后一封王,夏桀的兒子,夏王朝滅亡后,淳維帶領部分族眾逃到北方草原,逐漸繁衍,建立了匈奴帝國,他也是第一代匈奴單于。
如果是這樣,那就跟華夏族,同源同種,都是三皇五帝的后裔,長得也跟現代的我們差不了多少。
匈奴人
現代,又有專家,對南匈奴發掘的遺骨,提取DNA的染色體,竟然和漢族主要染色體O3一致,所以黃種人可能性更大。
至于匈牙利,有研究表明阿提拉的匈人與匈奴人是無法畫等號的。匈牙利,只能說跟阿提拉的匈人有關系,但無法確認匈牙利人就是匈人的后裔,也就無法確認匈奴人是白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