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典小說里登場角色最多的三國演義,書中總計登場了1000多名文臣武將。如何判定這些文臣武將的強弱,就成為了幾百年以來無數(shù)三國迷最喜歡做的事情。
之前我們進行過三國武將的武力排名,詳情可見:
三國演義名將譜:從呂布到曹熊,436位武將大排名
那么除了武將武力的排名之外,另外一個三國演義里的大頭,謀士又該如何排名呢?
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將我們可以按照武藝高下依次去排,而謀士卻無法用這種方式來排名。
所以我們這次換個思路,采用勢力天團的方式來進行排名,看看三國謀士以及其他的群雄謀士集合,到底誰能排名第一,誰能排名第二。
對于謀士的定位,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基礎(chǔ)規(guī)則如下:
T0級謀士:謀國級別的智囊,每個人拿出來都是可以改變天下的超級謀士
T1級謀士:遠超一般人的學識之士,雖然格局不如T0級,但是作為戰(zhàn)術(shù)級別的謀士輔佐一兩場大的戰(zhàn)役,或者治理好一個郡縣毫無問題。
T2級謀士:比一般人強,也是飽學之士,偶爾能有一些亮點與奇思妙想,但是考慮未必周全。
在早期群雄割據(jù)階段,T2級的謀士已經(jīng)是一方軍閥的得力軍師;而在后期三國大一統(tǒng)之后,只有T1級以上的謀士才能青史留名。
話不多說,我們這就來看看相應的排名如何吧:
第四名:群雄謀士天團
T0級別謀士:無
T1級別謀士:田豐、李儒、沮授、陳宮
T2級別謀士:陳登、陳珪、許攸、張松、蒯越、蒯良、審配、郭圖
別小看群雄謀士里只有T1和T2級別這件事。要知道在三國早期,六成以上的勢力甚至連一名T2級別的謀士都沒有。
以陳登、陳珪父子舉例,真要說這兩位有多么厲害,其實也不見得。
但是在當時的徐州牧劉備麾下,這對父子的謀劃能力明顯極為突出。要不是劉備最后自己作死讓出了徐州,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陳登父子就是劉備最得力的軍師。
而在群雄謀士天團里,真正最強的人應該還是田豐和陳宮這兩位。
前者本質(zhì)上就是袁紹手下的第一謀士,單純看智謀與格局,田豐并不亞于后來的曹操五謀臣——從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合圍曹操,田豐都做到了T0級別謀士才能做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但之所以他依然到不了T0級別,還是因為對于他說的,袁紹一向只是聽一半不聽一半。
結(jié)果就是田豐所有成熟的戰(zhàn)略設想,在袁紹的一番神操作后都化為烏有。
沒有最終的實績支撐,田豐想的再好也只是鏡中月水中花而已。
而沒有陳宮輔佐的呂布只是一介莽夫,而有了陳宮的輔佐后,呂布甚至都能和曹操扳一扳手腕。最終也只是因為沒有聽陳宮的話才兵敗喪命。
至于李儒和沮授,也都是有著清醒頭腦和大局觀的兩位頂級謀士。如果兩人的君主真的能夠虛心聽他們的意見,那么整個三國的局勢還未可知。
第三名:東吳謀士天團
T0級別謀士:周瑜、陸遜、魯肅
T1級別謀士:呂蒙、陸抗、張昭、張纮、諸葛瑾
T2級別謀士:闞澤、顧雍、步騭、諸葛恪
東吳的謀士天團,從戰(zhàn)略級到戰(zhàn)術(shù)級,謀士人數(shù)極多,同比東吳的武將,反而是東吳的謀士群實力與地位更高。
能被稱之為T0級的謀士,東吳總計有三位,而且都擔任過歷代的東吳最高軍事領(lǐng)袖。而這三人中更為突出的,當然就是我們的周瑜周大都督。
作為東吳戰(zhàn)略意識最強,同時戰(zhàn)術(shù)能力也最強的一號人物,很多時候周瑜的存在感比君主孫權(quán)還要高。而且和后來那位同樣存在感很高的陸遜相比,周瑜還不用擔心君主的猜忌。
唯一可惜的,就是周瑜的確天不假年,活得太短。否則以他的能力,至少可以確保東吳在中期不出現(xiàn)戰(zhàn)略上的偏差。
而在中堅T1級別里出現(xiàn)的張昭、張纮,實際能力也是非常突出,而不僅僅是被諸葛亮罵的無法還嘴之徒。
以張昭為例子,人家可是被孫策臨死前托孤,說過下面這樣的話: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雖然的確有赤壁之戰(zhàn)里持有投降言論這個污點,但是無論是后方治理,對君主勸誡,張昭做得都非常不錯。只是因為在戰(zhàn)場上的謀略表現(xiàn)相對沒有那么突出。所以張昭才名列T1級別謀士之中。
而東吳的其他謀士,哪怕是T2級別的闞澤、諸葛恪等人,也都是非常突出的智謀人選。只是前者能發(fā)揮的空間過小,而后者遭遇過明顯的失敗與暴露短板而已。
總體來說,東吳的謀士天團,比起三國之外其他所有勢力的謀士集團都要強上不止一籌。假設東吳和袁紹正面打起來,雖然部隊與武將上的確處于下風,但是在周瑜、魯肅、陸遜等人的帶領(lǐng)下,東吳謀士想贏過田豐、沮授為首的袁紹謀士天團還是比較輕松的。
第二名:蜀漢謀士天團
T0+級別謀士:諸葛亮
T0級別謀士:龐統(tǒng)
T1級別謀士:徐庶、法正、蔣琬
T2級別謀士:鄧芝、黃權(quán)、劉巴、馬良、費祎、董允
蜀漢的謀士天團,其實相比東吳人數(shù)并不占優(yōu)勢,頂級的謀士實力也略有差距。要不是因為有丞相的存在,蜀漢謀士天團將會變成第三名而非第二名。可恰恰就是因為多了一個諸葛亮,蜀漢謀士天團反而可以力壓東吳,成為三國時期第二大的謀士集團。
提到蜀漢的謀士,必須要提到的人就是諸葛亮,甚至提到整個三國謀士里,諸葛亮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
日本光榮游戲里,只有兩個人的某項屬性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呂布武力100和諸葛亮智力100;而在武廟十哲里,永遠雷打不動的也只有諸葛亮。
不管后來有多少人就諸葛亮的謀略能力表示質(zhì)疑,但是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諸葛亮表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shù)能力都是超強的。不要說三國時期第一人,哪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可以成為前十的存在。
不說演義,就說歷史上,諸葛亮的戰(zhàn)績也是三國時期謀士第一人,僅次于曹操。
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南中之戰(zhàn)。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這些都是早期劉備還在時的戰(zhàn)績,而在后續(xù)的北伐里:
六年春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王雙追擊,諸葛亮大破并斬殺王雙
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
諸葛亮大破司馬懿,甲首三千。
如果不是蜀漢國力過弱,諸葛亮還真有可能一舉翻盤匡扶漢室。
這樣的諸葛亮,一個人就可以頂上半個東吳和曹魏謀士集團了。
而在其他謀士中,龐統(tǒng)也是一直被低估的一個人。
要知道在法正之前,龐統(tǒng)才是劉備最倚重的戰(zhàn)場上的軍師。包括劉備入川龐統(tǒng)獻上三計,表明他的謀略,其實不比包括郭嘉、陸遜等人差。
可惜的是龐統(tǒng)三十六歲就被射死。否則后期龐統(tǒng)與法正負責軍事戰(zhàn)術(shù),諸葛亮負責大后方與戰(zhàn)略。劉備那還會有荊州與夷陵之敗。
再加上后期的鄧芝、蔣琬和費祎等人。整個蜀漢的謀士天團人數(shù)雖然比不了東吳,但是整體能力卻比東吳要略強半籌。再加上諸葛丞相這個BUG的存在。所以蜀漢謀士天團可以力壓東吳,成為三國時期排名第二的謀士集團。
1 魏國謀士天團:
T0級別謀士:司馬懿、郭嘉、荀彧、荀攸、賈詡、戲志才
T1級別謀士:程昱、楊修、陳群、蔣濟、毛階、劉曄
T2級別謀士:蔣干、華歆、董昭、鐘繇
如果說東吳謀士多,蜀漢謀士強。那么魏國的謀士天團則是又多又強。
不要說司馬懿和郭嘉這種大家都知道,只比諸葛亮差一絲的頂級謀士,就是荀攸的實力,也遠超一般的T1級謀士。
作為曹操手下真正的謀主,荀攸最大的亮點就是主導了官渡之戰(zhàn)。以及后續(xù)一系列對袁紹攻伐的謀劃。
甚至可以這么說,整場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中,荀攸的謀略占了一半。曹操甚至公開贊揚他:
為人忠誠正直而善于密謀,為我安撫內(nèi)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于他。
由此可見荀攸的實力有多強。
當然,上述描述里提到的文若,更是曹操陣營中的子房,第一謀士的荀彧。
作為荀攸的表叔,荀彧其實還要小上幾歲。和治理后方的能力相比,荀彧還有一個更為突出的貢獻,那就是向曹操舉薦人才。
包括郭嘉、戲志才、荀攸、陳群等T0和T1級別的謀士,都是荀彧向曹操舉薦并且納入帳下的。
甚至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荀彧荀攸叔侄的存在,曹操能否那么快一統(tǒng)北方都很難講。
當然,除了這些我們都熟悉的頂級謀士外,曹操陣容里還有一個同樣英年早逝,但是真正水平卻依然在T0級別的戲志才。
對于戲志才的描述,包括史書和演義中都乏善可陳。但是在郭嘉傳里的一段話,卻突顯出了戲志才的實力。
“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曹操的一句話說得很清楚,那就是戲志才死后,曹操連能夠一起商討軍事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才需要荀彧二次舉薦,讓郭嘉成為了繼任者。
由此看來,戲志才的實力與郭嘉是基本相當?shù)摹R皇侨ナ赖脑纾圆懿賹λ钠髦兀苡锌赡苡质且粋€超強的謀士人選。
除了頂級謀士,曹操陣容里的T1和T2級別謀士更多。論實力和成績,都是能平定一方的能人。
如果碰上東吳,那么曹操陣容的謀士天團應該可以輕松壓制。周瑜陸遜魯肅再強,也不是郭嘉司馬懿二荀賈詡等等這么多人的對手。
如果碰上蜀漢,那么就算有龐統(tǒng)法正在一旁幫忙,諸葛亮也難以應付那么多的頂級謀士一起籌劃。
當然,曹魏的謀士天團的問題在于時間跨度太久,早死的人太多。而且里面還有荀彧這種忠于漢室的人存在。所以從始至終就沒能發(fā)揮出合力作用。
不然的話,東吳和蜀漢面對人員齊整的曹魏,除非聯(lián)手否則抵抗的難度非常之大。
由此可見,真正三國時期最強的謀士天團,應該就是曹魏謀士天團了。
結(jié)語:
從上述總結(jié)里,我們可以將三國時期的各大勢力謀士排名如下:
1 最強者曹魏:謀士人數(shù)眾多,頂級謀士眾多,戰(zhàn)績顯著。
2次強者蜀漢:頂級謀士超乎尋常(諸葛亮),其他謀士實力較強
3 第三名東吳:頂級謀士較多,總謀士人數(shù)最多
4 最后一名群雄:能有幾個突出的謀士出現(xiàn),也算對得起各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