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創造出了歷史上最大疆域的帝國,其麾下的蒙古軍隊,從一馬平川的草原征戰,以排山倒海的姿態,打趴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號稱“滅國四十”,其勢力范圍,東至大興安嶺,南至中原,西至欽察草原。
然而很多人對于蒙古人的成功,并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覺得這是一個野蠻、類似強盜的軍隊,沒有那么厲害,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如果遇到漢朝或唐朝的韓信、李靖等名將,蒙古人不一定能成功。
歷史不能假設,成功也不是偶然,蒙古人之所以成功,拋開機遇、蒙古馬的性能等不說,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的高超指揮藝術,亦功不可沒,其曾擅長的“戰略大迂回”,史無前例。
一、“大迂回”戰略滅金國
蒙古人的人口基數并不多,能征慣戰的將士也就10萬左右,雖然屢次吊打金國,但公元1230年左右,金國憑借黃河、潼關天險,也是和蒙古保持僵持局面。
時任蒙古大汗窩闊臺設計一套虛實結合的,三路滅金戰略。
1、 中路軍,正面南下,強渡黃河,進攻金國首都開封。
2、 東路軍,從山東濟南出發,向西挺進開封。
3、 主力部隊三萬,由拖雷王子率領,繞道關中,甚至借道南宋四川,大迂回,從西往東,進攻開封。
一套組合拳下來,成功于1234年會師開封,滅亡金國。
在軍隊總量并不占優的情況下,蒙古軍隊利用高強的機動能力,拉出空擋,分散金國軍隊,進而殲滅之。
二、“超大迂回”戰略圖謀南宋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之后,繼續南征,企圖一并摧毀南宋王朝,然被堅強的南宋軍民數次打敗,經過十幾年血戰,戰線始終僵持在中原襄陽一線。公元1251年,拖雷的兒子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繼續進攻南宋,想來,蒙古統治者也是被逼急了,更是想出來一招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迂回。
蒙古大軍共分三路:
1、 中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從關中,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再沿長江順勢而下,奔鄂州(今武漢)。
2、 南路軍經青海和四川交界處,進云南、經廣西,直撲長沙,奔鄂州(今武漢)。
3、 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從河南南下,直撲鄂州(今武漢)。
三路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后順江東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雖然此次大迂回因為蒙哥汗的突然戰死,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汗位而半途而廢,但可以看看地圖,如此超大的戰略大迂回,真是史無前例,居然想到了先從西南進兵,滅大理(今云南),降吐蕃(今西藏),征交趾(約今越南北部區域),再迂回到南宋后方,與自河南南下的蒙古兵合圍夾攻,迂回包圍數千里,口袋之大世所未有,真是腦洞大開??!
如此大的戰略構想,估計也只有后世英勇的紅軍長征能夠超越之。
戰略“大迂回”戰法,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大氣磅礴的指揮、亦需要將士們高度的執行力,憑借此戰法,人數并不占優的蒙古軍團方能迅速合圍對方,迅速出現在對方的側后方,使其心理崩潰,進而碾壓對方。憑此一招,成吉思汗等人,足可以位列名將之冊。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