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長江全長63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是我國第一大河,是哺育中華兒女的母親河。
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主峰各拉丹東峰下的沱沱河。
從發源地到湖北宜昌,是長江的上游。長江上游的源頭沱沱河和通天河地區,冰川林立,水流舒緩,過了青海玉樹縣,長江進入西藏的四川交界的橫斷山區,長江在這一段叫金沙江。這里水流湍急,洶涌澎湃,落差極大。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長江過了四川宜賓,開始稱為長江。長江出川后,向東北到達重慶奉節白帝城,從白帝城到湖北宜昌,自西向東有三個大峽谷: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就是以山河壯麗的天然勝景聞名于世的長江三峽。
自西向東,沿長江順流而下,因為地勢是由高向低,所以速度極快。
李白說: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從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是長江的中游。長江中游主要是平原地區,流速銳減,眾多支流匯入,沿江兩側湖泊星羅棋布,最著名的是洞庭湖和鄱陽湖。
從湖口到長江入海口上海,是長江的下游。從南京至上海,因為這里有古渡口揚子津,所以這段水域又被稱為揚子江。國際上對長江普遍使用英文譯名YangtzeRiver。
長江是中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自古以來就享有黃金水道的美譽。長江沿線城市重慶,武漢,南京等長期作為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長江流經的行政區域:發源于青海省、經西藏、四川、云南、向東北方向,到達重慶,折向東南,抵達湖北、湖南、江西、繼續向東,經安徽、江蘇、在在上海市崇明島注入東海。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共十一個。
點擊加載圖片
黃河全長5400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它的形狀像一個幾字形,位于我國的北方。
黃河發源于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
北麓從黃河的發源地到內蒙古的河口,是黃河的上游。黃河的上游河道迂回曲折,河水清閑穩定。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大的峽谷,有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在這些峽谷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電站,可以充分利用水流的落差去發電。
黃河的中游是從河口到河南鄭州。中游又可以分為兩段。
從河口到陜西的潼關,黃河一路向南奔騰而下,這一段黃河是陜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線,蔚為壯觀的壺口瀑布就位于這里。
過了陜西潼關以后,黃河轉而向東流向河南省,從潼關到河南鄭州的桃花峪。
在中游,黃河穿行于土質疏松的黃土高原,攜帶的大量的泥沙,進入華北平原。
鄭州以東,是黃河的下游。黃河下游流經河南,山東,在山東東營注入渤海。
黃河中下游,由于淤積了大量的泥沙,導致河床不斷地抬高,形成了地上河。
從地面上看,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成為地上河的黃河,曾經多次的泛濫決堤,給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民帶來了災難。
從大禹的時代到今天,我們一直在對黃河進行治理。
在上游和中游,要多種樹木,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行。
在下游,修筑堤壩,.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黃河流經的省份有九個:首先是發源地青海,很少一部分流經了四川北部,然后北上流經甘肅,寧夏,內蒙古,在內蒙古河口轉而向南,流經山西,陜西,在陜西潼關轉向東,流經河南,山東.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
點擊加載圖片
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顧名思義,青海湖就在青海省。
青海湖是一座咸水湖,除了青海湖我國還有五個最大的淡水湖。
淡水湖大部分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它們依次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01鄱陽湖
位于江西的北部,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湖口就是開始鄱陽湖和長江的交界處。
02洞庭湖
洞庭湖是湖南和湖北的分界線,大部分地區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小部分地區是在湖北省南部。
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03太湖
太湖位于江蘇浙江的交匯處,大部分水域是在江蘇南部,少部分在浙江北部。
這個地區是江南的魚米之鄉,水稻產量高,從宋朝開始就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04洪澤湖
在江蘇省的中西部。
05巢湖
位于安徽省的中部合肥市東南方向。
01隋朝的大運河
為了鞏固統治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公元605年,隋煬帝開始開鑿運河。大運河的兩個終點,一個中心點北端的終點,是在當時的涿郡,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南端的終點是余杭,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還有一個中心點是洛陽
一個中心:洛陽
兩個終點:涿郡和余杭
四段河道: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江南河
大運河的作用:溝通了南北交通,加強了南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這條大運河,依然是從杭州出發,到達長江,到達揚州,從揚州北上,開始改道,經過山東的濟寧,臨清,一路向北,到達元朝的首都,大都。
點擊加載圖片
從杭州到北京的海上航線。這條海上航線,從江蘇劉家港出發,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太倉,北上,沿東海進入黃河,繞過山東省的最東頭,成山頭,進入渤海灣,到達天津,北京。看三條海上航線,綠色航線是最早的,緊貼著海岸線走,橙色和紅色的航線,就往大海深處延伸了。這說明我們對探索自然的能力增強了,駕馭自然的能力也更加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