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突厥、蒙古席卷歐洲,為何沒有滅亡華夏?一文盤點中國游牧民族史

綿延2400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構筑成了一個半包圍式的地理單元。兩處天險在幫助華夏文明隔絕古代西方、南方文明軍事壓力的同時,也讓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成為了華夏文明唯一的生存威脅

(華夏文明的地理單元)

匈奴,突厥,蒙古……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其中有的消逝在了歷史的長河,有的則成為了今天56個民族家庭的一部分。

那么,在歷史上究竟有過哪些游牧民族曾與華夏文明一較高下?當歐洲與南亞屈服于游牧民族的鐵騎時,為何華夏文明始終屹立不倒?今天,本期節目為您講述:中國的游牧民族簡史。

游牧民族從哪兒來

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放養牲畜為主要方式,來獲得生產、生活資料的民族。氣象學家和歷史學家分析認為:人類新石器革命,部分地區降水不均的氣候以及不適宜農耕的土地,是孕育游牧民族的三個重要因素。

考古學家發現,人類最早的游牧社會可能誕生于公元前8500到前6500年的黎凡特(今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境內),在原始閃米特人群有關的環阿拉伯游牧文化群形成后,游牧文化逐漸傳播至歐亞大草原,形成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薩米人的家庭)

在明確歷史學界對“游牧民族”的定義后,我們就可以將幾個經常被人們誤以為是游牧社會形態的民族,排除在本期節目的討論范圍之外:比如歷史上建立金朝,后于1636年改名“滿族”的女真族,實際上是漁獵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據《高麗史》卷六靖宗八年(公元1042年)的記載,女真族酋長曾向高麗國王索要過用來犁地的耕牛。

再比如經常被誤解是游牧民族的維吾爾族:實際上是農耕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古代生活在中亞和中國新疆地區的他們,引入了一種叫做“坎兒井”的灌溉系統,通過引用地下水來解決干旱內陸地區的農耕問題。

(壁畫上的回鶻人)

在中國古代的史書中,也有對游牧民族相關的定義,就是指那些以放牧牛、羊等牲畜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如《新唐書·西域傳下·大食》的記載:“居你訶溫多城 ,宜馬羊,俗柔寬,故大食常游牧於此?!?/strong>

大食,是中國古代對阿拉伯民族的稱謂。曾與大唐爆發怛羅斯之戰,使大唐對外擴張從此止步的阿拉伯帝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支不是從漠北地區崛起的游牧民族帝國。

(古代阿拉伯騎兵)

與華夏文明數次交手的一個個游牧民族,見證了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崛起興衰。他們與華夏文明一起匯入歷史的風雨,變成了一場場帝王的夢。

和華夏交手的游牧民族有哪些

早在夏商周時期,華夏文明就開始和游牧民族交手——最早讓華夏文明感到頭痛的游牧民族,號稱“犬戎”。據《史記》記載:“犬戎”是夏后氏的后裔,夏后氏部落主要在今天中國的河南、山西和山東一帶活動,其中的一支西遷入甘肅、寧夏地區,就形成了犬戎。

據《國語》記載,犬戎和西周多有邊境沖突。周穆王時期(公元前1027——公元前922年),周天子曾出征犬戎,活捉其部落首領,迫使犬戎進貢白狼、白鹿各4只,向周朝俯首稱臣。公元前771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趁機與申國聯合入侵西周,攻破西周首都鎬京(今西安),促使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避其鋒芒,將周朝都城遷至洛邑(今洛陽),成立東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為防止犬戎再度入侵,周平王將岐山以西領土分封給秦襄公,秦正式成為諸侯國。秦襄公受封后,其后代數次征伐犬戎,最終使犬戎滅亡,但隨后秦國和其他中原王朝迎來了更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

據《史記》記載,匈奴與犬戎一樣,同樣為夏后氏的后裔,曾經在中原王朝定居的夏后氏向北遷移,最終在漠北地區形成了新的游牧民族:匈奴。公元前3世紀左右,匈奴大規模入侵秦、趙、燕等北方中原王國,迫使三國修筑長城,預防匈奴入侵。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后,進一步加大對長城防御工事的投入,并于公元前215年派遣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征匈奴,奪取河套地區。

陳勝、吳廣起義,楚漢四年戰爭時期,匈奴勢力再度膨脹。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征討匈奴,卻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史稱“白登之圍”,劉邦通過賄賂匈奴王親信才得以逃脫。公元前156年,漢武帝繼位后,漢王朝一轉攻勢,派遣衛青、霍去病數次征討匈奴,并于公元前119年大破匈奴7萬人,封狼居胥,從此匈奴由盛轉衰。

公元前56年,匈奴進一步衰落,分裂為南、北兩支匈奴,其中南匈奴歸附漢朝,被漢宣帝安置于漠南地區定居,而北匈奴先是在公元87年被游牧民族鮮卑擊敗,后于公元89年被東漢大將竇憲擊敗,從此徹底衰亡。

(影視劇中的漢軍)

公元前304——公元前439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遷入漢地,分別于公元304年和公元407年建立前趙政權和胡夏政權,兩個政權被羯族、鮮卑兩個游牧民族所滅,匈奴從此逐漸退出了華夏的歷史舞臺。

繼匈奴之后,另一個在華夏大地上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游牧民族是鮮卑族。匈奴崛起時期,生活在鮮卑山(今遼東地區)的鮮卑族是匈奴的一個附庸部落。公元2世紀,匈奴在東漢、鮮卑的聯合夾擊下走向衰落后,鮮卑取代匈奴成為了漠北草原的霸主。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分為東、北、西三大部,并在中國的北方先后建立前燕、代國、后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家。其中,對中國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當數北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北魏政權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地區,并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進行了鮮卑族的漢化改革,促進了中國北方地區的民族融合。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之后又被北齊、北周代替,公元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國號為隋,并于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歷經百年戰亂的中國重獲統一。

隋朝成立前后,興起于阿爾泰山區的突厥取代鮮卑,成為了中原王朝新的威脅。早在公元550年前后,勢力膨脹的突厥就讓西魏政權請求和親。在西魏之后,北周等中國北方封建王朝,也多次向突厥納貢以免遭入侵。公元581年隋朝成立后,隋文帝拒絕向突厥納貢,自此中原王朝和突厥之間戰事頻發。

公元583年,突厥帝國分裂為東、西突厥,但依然十分強大:公元615年,突厥始畢可汗率10萬騎兵南下,準備進攻隋煬帝,連破隋朝北方邊鎮39座。唐高祖李淵于公元617年起兵反隋時,也曾派遣劉文靜與突厥議和,預防突厥偷襲。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唐朝才扭轉對突厥的被動局面,于公元629年派李靖出兵10萬,消滅東突厥。公元657年唐高宗時期,唐朝消滅西突厥。自此,突厥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徹底解除。

東、西突厥滅亡后,公元682年突厥人再度起兵反唐,于蒙古高原上復國,史稱“后突厥”,但突厥的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公元745年,后突厥被維吾爾族的先祖:回鶻民族所滅。突厥消亡后,突厥語語族傳遍了歐亞草原,那些說突厥語語族的少數民族經常自稱為“突厥人”,他們構成了今天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等國的民族主體。公元1453年,號稱是“突厥后裔”的奧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東羅馬帝國。

突厥退出歷史舞臺后,漠北地區的蒙古于公元13世紀崛起,成為了橫跨歐、亞兩大洲,對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帝國。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于斡難河源頭繼承“大汗”,號稱“成吉思汗”。公元1205——1231年,蒙古軍隊先后三次攻伐西夏,滅亡花剌子模王朝和金朝,威震東亞。

成吉思汗病逝后,他的后代在東亞、中東和歐洲等各個地區進行擴張。在東亞地區,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大元,于公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并在此后征伐高麗(今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多個東亞國家。在中東地區,西征的蒙古軍隊于公元1258年攻占巴格達,阿拉伯帝國從此滅亡。在歐洲地區,蒙古軍隊于公元1238年攻占莫斯科,消滅基輔羅斯公國,并且多次出兵侵略波蘭、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蒙古軍隊最遠征戰至亞得里亞海,逼近意大利城市威尼斯。

南征北戰的蒙古軍隊,建立了人類歷史上臨界領土最遼闊的國家,國土面積高達240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19世紀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公元1368年,元末起義領袖朱元璋建立明朝,派徐達率大軍北伐,攻克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終結了元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蒙古帝國從此走向衰落。公元1636年,蒙古殘部向清朝俯首稱臣,稱皇太極為“大汗”,蒙古帝國的歷史就此終結。

為何華夏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屹立不倒

在和數個游牧民族的千年博弈史中,華夏文明避免了古印度、古羅馬文明那樣隕滅于蠻族的命運,而是笑到了最后——強盛如橫掃歐洲,消滅阿拉伯的蒙古帝國,在華夏大地的舞臺上都不過是曇花一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華夏文明在數次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屹立不倒?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游牧民族和華夏文明之間的生產力差距。歷史上游牧民族的鼎盛時期,往往都是華夏中原地區的混亂時期或者是中原王朝成立的初期。中國的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和農耕土地的聚集地,只要假以時日,中原王朝在人口、稅收等方面擁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就能夠輕易扭轉與游牧民族的攻守之勢——這也是為何漢、隋、唐三朝在開國時期,都曾被迫向少數民族送禮求和,而到了王朝前中期就能將少數民族驅逐至漠北地區的重要原因。

(影視劇中的唐軍將領李靖)

華夏文明第二個能笑到最后的原因,需要歸功于中華大地上黃河、長江等自然天塹對華夏文明的保護。盡管在游牧民族的鼎盛時期,他們的騎兵部隊可以從漠北地區穿過華北平原,橫掃中國北方,但也往往止步于中國的黃河和長江。縱便歷史上的蒙古帝國在滅金之后,跨過了黃河天塹,卻在堅固的襄陽城前與宋軍對峙多年。直至襄陽城破后,南宋王朝的軍事防御才迎來了真正的崩潰。

華夏文明第三個能夠在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因為華夏文明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盡管諸如鮮卑、蒙古等游牧民族,曾一度占據了華夏的中原地區,但在占領華夏中原地區后不久,這些游牧民族就開始進行了自身的漢化改革,這讓他們逐漸和當地的漢族融合,成為了今天華夏民族的一部分,與漢族共同構筑成了今天56個民族的大家庭。

(中國56個民族)

時至今日,華夏文明與游牧民族的博弈,已成為了千年歷史中的過往云煙。在我黨的領導下,56個民族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定能在未來開辟出中國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景德镇市| 张家口市| 马尔康县| 淳化县| 威海市| 桃园市| 福安市| 林周县| 锡林浩特市| 林州市| 平远县| 延安市| 安义县| 高州市| 昌平区| 宁阳县| 高密市| 米易县| 金昌市| 德清县| 南通市| 鄯善县| 班玛县| 太白县| 白水县| 饶阳县| 武平县| 策勒县| 喀喇沁旗| 天门市| 松溪县| 咸丰县| 蓝山县| 冷水江市| 临洮县| 峨眉山市| 田林县| 沅江市| 监利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