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兩大發源地,對于中華民族的傳承與發展具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所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國發展的重心了。
黃河流域圖
目前,長江流域沿線省市區及各個城市群發展形勢良好,經濟水平也相對較高,未來發展可期。相比之下,黃河流域的省市區受地理環境、生態承載力和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發展得比較緩慢。
因此,國家出臺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從而推動黃河流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正是在這個戰略的大框架下,黃河大學的苗長虹教授建議黃河流域打造兩主兩副發展軸,連通7大城市群和8個中心城市,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協同發展!
亞歐大陸橋發展軸
亞歐大陸橋發展軸,是黃河流域兩大主軸之一,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協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亞歐大陸橋發展軸途經青海、甘肅、陜西、和河南等省,連通了黃河中上游地區的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蘭西城市群,將成為黃河流域重要的輻射引領極。
鄭州
亞歐大陸橋發展軸沿線城市包括青海西寧、海東、臨夏、甘肅蘭州、白銀、定西、天水、平涼、寧夏固原、陜西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洛陽、鄭州和焦作等城市。在亞歐大陸橋發展軸中,鄭州、西安、蘭州和西寧為中心城市,洛陽、寶雞和天水為節點城市。
蘭州
在亞歐大陸橋發展軸的建設中,鄭州、西安、蘭州和西寧等城市,將發揮出中心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輻射引領作用,加強沿線城市的分工與協作,促進資源科學合理流通,加快沿線老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帶動發展軸沿線城市高質量協同發展。而洛陽、寶雞和天水等節點城市,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并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支撐作用。
青銀發展軸
黃河流域第二個發展主軸是青銀發展軸。青銀發展軸起于山東計劃單列市青島,經過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和寧夏等6個省區,終于寧夏首府銀川,連通了黃河上中下游的山東半島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寧夏沿黃城市群等,涉及東中西三大經濟區,將成為黃河流域的又一條發展主軸。
青島
青銀發展主軸包括沿線的山東青島、濰坊、煙臺、威海、日照、淄博、濟南、濱州、東營、德州、河北衡水、石家莊、山西陽泉、晉中、太原、忻州、呂梁、陜西榆林、延安、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銀川、吳忠和石嘴山等城市,其中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和銀川為中心城市。
太原
山東半島城市群是青銀發展軸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具有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在發展的中承擔著龍頭作用,將在整個發展軸發揮出輻射引領作用。而青島和濟南等中心城市,將立足自身的產業優勢、交通航運優勢和創新優勢,加強與太原、銀川等城市的分工與協作,共同帶動青銀發展軸的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協同發展。
鄭濟發展軸
鄭濟發展軸是黃河流域的兩大副軸之一,是連接河南與山東、中原城市群與山東半島城市群、亞歐大陸橋發展軸與青銀發展軸的橋梁和紐帶,將以鄭州和濟南兩大城市為戰略支點,加強河南與山東之間的分工與協作,促進黃河中下游地區協同發展。
濟南
鄭濟發展軸起點為鄭州,終點為濟南,有南北兩條線,其中北線為鄭州、新鄉、濮陽、聊城和濟南,南線經過鄭州、開封、菏澤、泰安和濟南等城市。鄭州和濟南兩市將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加強兩市以及沿線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分工與協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沿線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造黃河中下游跨省合作示范區。
包西發展軸
包西發展軸,黃河流域的第二副軸,起于內蒙古包頭,經過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延安、銅川等城市,止于陜西省會城市西安。包西發展軸連通了內蒙古和陜西兩省,將呼包鄂榆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串聯了起來,有利于提升黃河中上游地區的協同發展。
西安
包西發展軸的包頭鄂爾多斯、榆林、延安和銅川等城市,均為資源型城市,主要產業為能源產業和金屬冶煉等,目前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巨大。而包西發展軸的中心城市西安,科技創新能力和區域影響力都比較強,將發揮自身固有優勢,助力上述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包西發展軸的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