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與我國東三省地區相連,文化而后生活習俗上與我國相似,都是屬于中華文明圈。但不少人感到疑惑的是,為什么朝鮮半島沒有被納入過中原王朝的版圖呢?
朝鮮最早一些的歷史,就是箕子朝鮮。根據《史記》、《尚書大傳》以及《漢書》等書籍的說法,這是商紂王叔父箕子在商朝覆滅后,帶著商朝的禮儀制度來到了朝鮮半島北部,在這里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
箕子朝鮮
劉邦消滅項羽,建立漢朝后,燕王盧綰手下的將軍衛滿帶著數千軍隊來到了箕子朝鮮并投靠箕子朝鮮的統治者。
箕子朝鮮后來給衛滿朝鮮半島西部的大片土地,讓衛滿去鎮守邊境。等到衛滿實力大漲后,就率眾推翻了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
五胡亂華,中原王朝逐漸失去對朝鮮半島的控制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將勢力延伸到朝鮮半島,并有能力將朝鮮半島納為中原版圖的大一統王朝無非就四個,分別是漢、唐、元、清。
衛滿朝鮮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攻打朝鮮半島。滅掉衛滿朝鮮之后,在朝鮮半島設立了樂浪、真番、臨屯以及玄菟四個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漢四郡,這也是中原大一統王朝統治朝鮮半島的開始。
在設立漢四郡后,漢朝就開始逐漸緊縮在朝鮮半島的事業。其中,漢朝主要集中精力來發展樂浪郡,讓樂浪郡屹立朝鮮半島400年之久,成為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大郡,對周邊有著不俗的影響力。
據記載,樂浪郡巔峰時期,一共轄二十五個縣,有6萬多戶人家,四十多萬百姓,成為漢朝在朝鮮半島的代表。
漢四郡
不過,在東漢建武六年的時候,東北地區崛起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勢力高句麗。高句麗后來的發展越來越壯大,甚至開始侵蝕漢四郡的領地。
最終,漢四郡除樂浪郡之外,其他三郡全滅。樂浪郡雖然保住了,但形勢也岌岌可危。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加劇了。
當時中原王朝大亂,內部整天都在打仗,朝鮮半島的土著勢力一看,就打算趁機擺脫中原王朝。
好在曹操及時站了出來,他在平定公孫淵后,派兵穩住了遼東的局勢,讓朝鮮半島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掌控之下。
圖源網絡
但我們都知道,晉朝不是一個強大的王朝,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統治手段。最終,西漢時一度鼎盛的樂浪郡只剩下六個縣,戶也只有3700。
之后,匈奴人南下攻陷了西晉首都洛陽,導致五胡亂華的混亂局面展開。此時高句麗實力越來越強大,并聯合了漢化鮮卑人一起對中原王朝發動進攻。
作為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的代表樂浪郡,自然就成為高句麗的首要戰略目標。中原王朝當時亂的不行,對樂浪郡也是自顧不暇,最終,孤立無援的樂浪郡被攻下。
樂浪郡和帶方郡
事后,晉朝政府公開聲明,表示正式放棄樂浪、帶方二郡。不過,正朔王朝雖然放棄了朝鮮半島,但五胡亂華所衍生的新政權并未放棄這里。
像前燕的君主慕容皝曾在公元前342年重創高句麗,使高句麗愿意臣服于前燕。雖然沒有恢復中原王朝之前對朝鮮半島的完全控制。但此舉讓高句麗三十年里無力大舉用兵,這也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從公元前108年漢朝設立漢四郡,再到公元313年樂浪郡滅亡,中原王朝在這個極東之地統治了整整400年。雖然最終的結果失敗了,但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
圖源網絡
唐滅百濟和高句麗
隋朝建立后,隋煬帝針對高句麗發起了三次大戰,想要收復漢朝時所失去的故土。但隋煬帝最終失敗了,因為連年不斷的戰爭,導致各地起義不斷。
最終,以李淵為首的起義軍笑到了最后,并建立了更加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唐朝。
公元660年到公元668年,新興且又強大的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發起了軍事行動。此時,唐朝聯合了新羅,將百濟和高句麗相繼滅掉。
隋征高句麗路線
之后,唐朝又和高句麗發生了戰爭。雙方打了整整七年,誰都沒有占到上風。(不過唐朝奪取了高句麗一半的國土)最終,唐朝和新羅于大同江為界劃分了勢力范圍。除此之外,新羅也正式向大唐稱臣納貢。
這是唐朝變相的承認了新羅獨立,至此開始,中原王朝失去了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的機會。東亞也翻開了新的篇章。朝鮮半島的政治也慢慢的與中國歷史軌跡脫離,有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也是五胡亂華的時候,所埋下的伏筆。
不過,這段時間里,唐朝還是能夠控制朝鮮半島的。畢竟漢朝的樂浪郡在此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有利于中原王朝的統治。
圖源網絡
但唐朝覆滅,五代十國割據局面發生后,這種情況又一次發生了變化。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又一次大分裂時期。
數十個割據政權彼此爭斗,使中原王朝逐漸喪失掉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像越南就是如此,秦漢時期,越南就屬于中原王朝的領土。
在五代十國階段,越南(當時叫安南)擊敗了南漢政權。從這個時候開始,當地的土豪勢力就開始抬頭了。經過不斷的斗爭,最終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成為中原王朝的一個藩屬國,和朝鮮半島一個地位。
五代十國時期各方疆域
不過,與朝鮮半島不同的是,越南還使用著非常鮮明的中國文化、使用中國文字等。而朝鮮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逐漸的政治與文明體系,從此之后,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庸國,再也無法將朝鮮半島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后世的朝代,其實也曾嘗試過。像元朝建立后,也曾幾次出兵朝鮮半島。但礙于地形限制,蒙古騎兵未能完全平定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80%都是山地,平原面積少。以騎兵為主要作戰單位的蒙古軍隊,很難在這里展開行動,活動非常受限,沒法全面控制朝鮮半島也是非常正常的。
圖源網絡
但元朝耗費了那么多人力與物力自然不想空手而歸。最終,元朝想出半控制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強迫高麗皇室與蒙古公主結婚,然后將高麗皇室成員送到蒙古做人質。像高麗的繼承人,就必須要在元大都長大成人之后,才方可回到高麗。
明朝的時候,朝鮮半島和中原王朝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深。朱元璋稱帝后,先是賜予高麗“朝鮮”一國號,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將大同江以北的領土割給了朝鮮。
之后,壬辰倭亂的時候,無力抵抗的朝鮮找到了宗主國明朝,請求明朝出兵擊退倭寇。為了確保邊境安全,明朝最終出兵幫助朝鮮擊退了倭寇的侵略。
圖源網絡
可以說,明朝是對朝鮮半島最和善的一個王朝了。朱元璋稱帝伊始,就將朝鮮立為不征之國不說,后續明朝皇帝還給了朝鮮那么多的幫助。也難怪說明朝是對朝鮮半島影響最深的一個朝代,這樣看來確實是有道理的。
反正不管怎么說,明朝是要比元和清要和善的多的??纯辞宄⑶埃瑢Τr半島所做的一些事,其實就能明白了。
對朝鮮半島控制最深的一個朝代
明末時,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建立了后金這個政權,后金崛起后,曾兩次攻打朝鮮。彼時明王朝國力不堪,且內斗不斷,也沒有能力支援朝鮮。最終,導致后金掠奪了朝鮮大量人口與物資。
圖源網絡
因為無力抵抗,朝鮮最終向后金屈服。投降后的朝鮮,最終也沒有停止被迫害,單方面又被后金擄走了50萬人口。要知道,朝鮮半島當時才幾百萬人。后金建立清朝后,朝鮮向清朝稱臣納貢。不僅如此,還和清朝簽訂了《三田渡盟約》。
里面有一條這樣的規定:朝鮮的世子,必須要作為人質到清朝居住。這和元朝時,要求高麗繼承人必須要在元大都長大后才能回國一樣。
縱觀漢、唐、元、清四個朝代,漢和清可以說是對朝鮮半島控制最深的兩個朝代。而清一度有機會可以將朝鮮半島納為中原王朝的版圖,這也是古代中原王朝的最后一次機會。
圖源網絡
當時,朝鮮半島爆發了壬午兵變。在清軍將領袁世凱的協助下,最終平定了這起兵變。之后,袁世凱向李鴻章提議:此刻朝鮮實力不濟,不如趁機將朝鮮半島并未大清的一個省。
如果李鴻章當時同意了的話,說不定當時的世界格局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李鴻章向來軟弱且目光短視,沒有接納袁世凱的意見。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此戰清朝大敗,朝鮮半島也被日本人占領。從這之后,朝鮮半島與中原文明漸行漸遠。
李鴻章
總的來說,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僅僅是在西漢至唐朝這段時間里。而這段時間里的五胡亂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也為朝鮮半島之后脫離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漸漸形成自己的文明埋下了伏筆。
像唐朝覆滅,五代十國割據發生之后的1000多年里,中原王朝就徹底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有效統治,中原王朝最終只能以宗主國與藩屬國的身份與朝鮮半島進行交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