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七十四年,霍光將劉賀廢為國君后,曾對上官王后說:禮,人道,親則敬。大宗不需要子嗣,只需要從旁系中挑選一位賢者,作為子嗣即可。孝武皇帝的曾孫病了,皇上下旨,讓他在宮中休養。到了十八歲,他的老師傳授了《詩經》,《論語》,《孝經》,勤儉持家,仁愛天下,嗣孝昭皇帝之后,孝敬列祖列宗,子孫萬姓。
劉病已無權無勢,故改姓劉詢,后繼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即為漢宣帝。要知道,劉賀是一個介于漢昭帝和漢宣帝中間的天子,其親生父親是漢武帝劉徹第五子劉髆,也就是漢昭帝同母異母的哥哥,劉賀是因為霍光才登基27天,不過只是繼承了一個“皇帝”的封號,并未拜入高廟大漢開國元勛劉邦的祠堂。
這說明劉賀有名義上的天子,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天子,這也就是霍光擁立劉詢的一個原因。劉弗陵乃是劉徹的幼子,劉徹的大兒子莫名其妙的死去后,在他病危即將去找閻王喝茶的時候,立了劉弗陵為儲君,劉弗陵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寶座。
霍光之所以一開始提到“禮制”,便是因為劉詢乃是劉徹嫡長子劉據之孫,所以才會有此一說。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家里面的大兒子還得是嫡出的老大當皇上,元狩元年冊立劉據為“皇儲”,但劉據因“巫蠱之禍”而隕落,劉徹臨終時作出了“尊賢不尊長”的決定。但是因為劉弗陵并無子女,所以劉詢成了他的嫡子,而劉詢得孝敬劉弗陵,祭拜劉弗陵,這和劉據并無任何關系。
宣帝登基后不久,就下了一道圣旨:“劉據死于湖邊,沒有爵位,只有一座廟宇。其名,建園。”有司馬對他說:“《禮》中說,為人后,為人之子,所以,不能祭祀父母,這是對祖先的尊重。”
不過,劉詢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雖然劉詢才幾個月大,但畢竟是血脈相連的人,劉詢不能完全無視劉據和劉進,畢竟他已經登基為帝,總要為自己的祖先做些什么。
不過,劉詢也是個聰明人,當了皇帝后,沒有拋棄許平君,以“故劍情深”為借口,劉詢雖然身處險境,但還是為自己的父母謀得了爵位,謀得了陵墓,謀得了守墓人。如果他想要更進一步,直接冊封劉據為皇帝,那么,他將會受到文武百官的阻撓,甚至有可能將他推入絕境。因此,劉據被封為“戾”,劉進被封為“悼”。
不少人認為“戾”字不吉利,為何劉詢會對他的爺爺劉據這般稱呼?這件事和巫蠱之事脫不了干系,漢武帝封田千秋為大學士后,將蘇文等人一把火燒成了灰燼,甚至在臨死之前,還讓人將劉詢放了出來。
從劉據去世之后,武帝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劉據是被冤枉的。但是,“巫蠱之亂”的結局,卻是不了了之,劉徹只是將劉詢放了出來,并未恢復他的皇室地位,也未恢復衛子夫的地位,更未見劉據和劉進二人有過一面之緣。
而且,漢武帝還和田千秋討論過這件事情,他也不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漢武帝之所以沒有給劉據和其他文臣以挽回名譽,僅僅是因為他不愿意認錯嗎?這一點,從歷史記載來看,并不是單純的巫蠱,但到了他這個年紀,若是真的證明了劉據巫蠱的存在,即便是漢武帝,也很難相信。
按照《逸周書·謚法解》中的說法,“無怨無悔,無所求,無所不用其極,無惡不作,無所不恥。”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大儒也說過:“有功名而不能言名為惡,沒有功名而不能言名為罪。”“戾”并非只是“罪”字,而是受了委屈,因為劉據本就能當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