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聊著聊著突然說了句:'你要是不想結婚,就別結了。'
我當時就愣住了,這話要是從我那個'不結婚就是不孝順'的老媽嘴里說出來,簡直比我親眼看到外星人還讓我震驚。
奇怪的很。
掛了電話,我就開始琢磨這事兒。
難道是我媽被人掉包了?還是最近看了什么刺激視頻?
后來跟朋友聊天,才發現不止我媽,現在很多中國70后父母居然都開始認同'不結婚'了。
這可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要知道,在我們這些80后、90后的印象里,70后父母可是'催婚狂魔'的代表啊。
從我們剛工作那會兒開始,他們就跟打了雞血似的,逢年過節就追問:'有對象了嗎?''什么時候結婚?''什么時候要孩子?'
搞得我們跟躲瘟疫似的躲著他們。
有的甚至為了逃避催婚,寧愿春節不回家,寧愿在外面吃方便面也不回去吃團圓飯。
可現在呢?他們居然開始支持我們不結婚了。
這個轉變,比法拉利的加速還快。
仔細想想,70后父母的這個態度轉變,其實挺讓人心酸的。
他們那一代人,趕上了開放的好時候。
年輕時候拼命干,到中年就掙到了第一桶金。眼看著自己的人生走上了巔峰,自然希望下一代能更上一層樓。
所以他們拼命催婚,不是因為他們落后、思想保守。
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未來充滿期待。
他們覺得,結婚生子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們一樣,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過上美滿的生活。
可是現在呢?
房價高得像天上的星星,工作壓力大得像泰山壓頂。
他們看著自己的孩子,拼命工作卻還是入不敷出,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甚至連自己都養不起。
他們終于明白了,在這個時代,結婚生子不再是幸福的保證,反而可能成為沉重的負擔。
所以,他們不再催婚了。
不是因為他們不再關心子女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終于意識到,在這個時代,不結婚可能反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這種轉變,折射出的是整個環境的變化。
回想一下,我們的父輩年輕的時候,結婚是怎么回事?
兩個人談個戀愛,找個證婚人,去民政局領個證,然后請幾桌酒,熱熱鬧鬧地辦個婚禮。
婚房?
租個房子就行。
彩禮?
幾千塊錢意思一下。
可現在呢?
沒有幾百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要結婚。光是彩禮,在有些地方就要幾十萬。
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經濟博弈。
更別提結婚后還要面對的各種壓力。房貸、車貸、育兒、贍養老人......每一項都像是一座大山,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就像昨天我寫的首條文章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不結婚反而成了一種理性的選擇。少了很多責任,少了很多壓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個人發展上。
70后父母們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改變了態度。
不再堅持自己的觀念,而是選擇理解和支持子女的選擇。
這種轉變,其實挺讓人心疼的。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些期望。
不能抱孫子了,不能看到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了,甚至可能面臨晚年無人照料的困境。
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支持子女。
這份愛,比起之前的盲目催婚,何嘗不是更深沉、更無私?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這種現象簡單地歸結為'時代變了'。
事實上,這反映出的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結婚、生育本應該是人之常情,是延續生命、傳承文明的方式。可現在,它卻變成了一種奢侈品,變成了讓人望而卻步的高門檻。
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所以,與其擔心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不如思考一下,我們的觀點該如何改變,才能讓婚姻和生育重新變得輕松自然?
也許,我們需要更完善的基本方面,需要更合理的房價方面,需要更平等的就業環境.....
畢竟,一個不敢結婚、不敢生育的家庭,是沒有未來的。
不管如何,加油沖吧!
奇潭思考日記——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