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打少,不算本領。只要以少勝多,才是最有本事的
官渡之戰
東漢獻帝建安5年,袁紹帶20萬兵攻打曹操,想直接把曹操消滅。袁紹帶兵渡過了黃河,要跟曹操(當時曹操的兵力只有4萬)決戰。當時袁紹不管是兵力、糧草、還是地形等條件下,都大大順過曹操。但是袁紹驕傲輕敵、又對自己的將士猜忌多疑,因此屢誤了好的機會。曹操則雄才大略、多謀善斷,取得主動。曹操出奇兵偷襲烏巢,放火焚燒袁紹的糧草,使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曹操則全軍出擊,殲滅袁紹主力。最后袁紹只帶了1000名殘兵敗將逃回河北。官渡之戰也是奠定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略決戰 。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8年,因趙王歇被秦軍將領王離(20萬大軍)圍困在巨鹿,項羽帶領楚軍(五萬)到巨鹿縣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義軍渡漳水,援救巨鹿。緊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只帶了三天的糧食,以表明不勝則死之心,直奔巨鹿,斷絕秦軍糧通道,包圍了王離軍隊。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后,士氣振奮,越戰越勇。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鉅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勝曹操帶領的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平衡,也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水上作戰。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軍(五萬)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20萬),曹操只能回北。孫、劉各自奪去荊州一部分。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383年,東晉大將謝石和謝玄抓住苻堅想速戰速決和輕敵的心理,以首戰勝利來打擊前秦大軍的自信,然后又誘使前秦大軍后撤,動搖其軍心,從而所向披靡,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東晉有力的阻止了少數民族南下的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點點關注不迷路,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