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三國演義寫關羽掘開河堤,水淹七軍,但實情并非如此。不管魏史蜀史,也不管于禁傳還是關羽傳,記載都相當一致,天降大雨,致使漢水暴溢。
責任也不是于禁的,司馬懿、蔣濟勸阻曹操遷都時說:“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睉鸷笥诮€魏,曹丕下詔許他官復原職,也說:“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 ”
可見戰敗責任,曹魏內部并未歸咎于禁。這就有問題了,大家都下雨,指揮官怎可拿天氣當借口?
219年秋季,趁著魏國內部動亂,吉本、孫狼、侯音連續謀反,曹操本人還在關中,關羽抓住機會,火速出兵。
關羽出兵之時,已經開始下暴雨,負責防守合肥的溫恢說:我不擔心這里,我擔心襄樊。曹仁孤軍且無遠慮,關羽又驍勇,恐怕要出事。
溫恢猜的一點沒錯,關羽做足了準備,他帶了三萬荊州兵,其中一萬多是水軍,而曹軍這邊,卻對馬上降臨的災禍渾然不知。
曹軍襄樊主帥是曹仁,并不是于禁,聽到關羽進攻的消息,曹仁并不慌張,因為他手上兵力并不比關羽少。
曹仁迅速做了安排,呂常守襄陽,自己守樊城,于禁率著精銳七軍駐扎樊城北部。這么安排的原因是樊城三面環繞漢水,只有北邊是陸地。
這正是溫恢所顧慮的,漢水暴漲,樊城城頭離水面一度只有數板之寬,關羽的水軍能開到城墻上。
城外的于禁更慘,河水倒灌,平地水數丈,毫無準備的于禁只得離開防御區,爬到高處躲避,關羽水軍殺到,集體束手就擒。
所以,指揮上的鍋,只能由曹仁來背,但他是大將,又是曹家人,誰敢多說,只能把責任歸于非戰之咎。
于禁所部七軍,一軍應當是一營,人數在4000-5000人,合計至少三萬。于禁投降,部下自然仿效,唯一抵抗的龐德也被殺了。
關羽呼喇喇多了一倍人,從三萬變成了六萬,由是聲威大震,許都震動。
三國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但誰也沒想到,于禁這三萬人,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接下來的發展,只能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解釋。
首先是曹魏這邊,雖然司馬懿和蔣濟攔住了曹操,不讓他遷都,但調集援軍需要時間,而曹仁累如危卵,隨時可能破城。
司馬懿出了個主意,不如寫信給孫權,以割江南為代價,讓他救援樊城。以曹操雄心,正常情況下,無論如何都不會求助孫權,更不可能割讓江南土地。
但關羽多了三萬曹軍精銳,更可怕的是于禁對魏國知根知底,萬一他為了保命,出個什么餿主意,那一切可就難說了。
曹操曹丕恨于禁,都是一個理由,失敗我不怪你,但你為什么要投降。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我不怕關羽,我怕你出賣我。
孫權欣然同意,回信還附上了作戰計劃:“我從背后偷襲江陵公安,關羽必然撤退,襄樊之圍立解。這事一定保密,千萬別給關羽知道?!?/p>
雖然孫權一再叮囑,但老曹還是毫不猶豫地出賣了他。董昭建議,應該把孫權親筆信,一式兩份,分別射到關羽軍營和樊城。
《三國志董昭傳》:及關羽圍曹仁於樊,孫權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備?!碧嬖懭撼?,群臣咸言宜當密之。昭曰:“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br>
董昭的看法是,孫權計劃雖然好,但對我們沒好處,萬一曹仁頂不住怎么辦,不如主動泄露出去,關羽如果撤兵,我們坐山觀虎斗,就算他不走,曹仁知道有救兵,也會下決心死守。
收到信曹仁士氣大振,殺馬明誓,誓死守城。但董昭卻算錯了關羽,他料到關羽不見得會撤走,擱誰也不會這么傻,看什么就信什么,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關羽看完信,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
兵多也不見得全是好事,第一個麻煩就是糧食不夠。從三萬變成六萬,即便關羽拿收拾他做威脅,糜芳仍然表示糧食就這么多,殺了我也沒用。
聽到東吳主將呂蒙生病回建業休養,關羽老實不客氣搶了東吳存放在湘關的軍糧。
很多人批評關羽此舉破壞聯盟關系,給東吳提供了借口,我卻要投關羽一票,換我也會這么做。一則解決糧食,二則試探那封信是不是真的。
事情就是這么詭異,孫權壓根不知道自己被賣了,仍然傻乎乎地按原計劃執行,如果知道,陸遜也不會裝模作樣給關羽寫信拍馬屁。
收到陸遜的信,徹底把關羽弄糊涂了,老子搶了你的糧食,居然還這么客氣。即便這樣,謹慎起見,關羽還是用水軍把于禁等降卒送回江陵,并寫信請求劉封孟達協助。
《三國志孫權傳》: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這個做法堪稱一舉兩得,留著于禁等人糧食早晚還是不夠,還不如回去鞏固江陵防守。
但人算不如天算,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歷史走向,也改變了關羽的命運。
于禁三萬人一到江陵,糜芳徹底懵逼了。坦率說,關羽說收拾糜芳,大概率氣話,一則糜芳是劉備小舅子,你憑啥收拾人家;二則也不能全怪糜芳。
關羽千算萬算,疏忽了最重要一點,糜芳何德何能,能約束住于禁這種名將,他送于禁回去,等于給糜芳下了道催命符。
糜芳瞬間就暴了,一肚子的委屈,我靠,真要收拾我啊,好吧,城不要了,小舅子也不當了。
劉封最終沒來,這么一耽擱,曹魏援軍陸續趕到了。
援兵有兩路,一路關中駐軍12營5萬人,由徐晃率領;另一路是兗、豫以及合肥駐軍,共計26軍超過十萬人,由夏侯惇率領。
《三國志徐晃傳》: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硃蓋等凡十二營詣晃...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
《三國志夏侯惇傳》: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二十四年,太祖軍于摩陂,召惇常與同載。
面對如此龐大的兵力,關羽只能撤退,原本他可以搭順風船,不巧的是,于禁把船都帶走了。
等待他的結局,只能說是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