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軍坐大,中央政府虛弱
唐朝的疆域十分廣大,因此需要有大量的軍隊戍守在邊疆。由于古代的通訊、運輸不發達,為提高邊軍的戰斗力,只能給領兵將領擴大自主權,軍隊的供養則采取就地屯田和以當地稅收供養。于是唐朝睿宗時開始設節度使。節度使統管所在地的軍事和財政,權力很大。
唐玄宗時,邊疆共設置了十個節度使,形成了邊軍多,中央軍少的局面,其中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遼寧西部)、平盧(河北北部)、河東(山西北部)三個節度使,重兵在握。755年,安祿山突然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亡四川。由于中央軍力量弱,朝廷令各節度使平叛,不僅如此,還不得已在華北、江淮、江漢一代又設置了一批節度使來抗衡叛軍,大節度使掌管十幾個州,小節度使掌管幾個州。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波及全國,導致人口減少大半。叛亂平定后,全國各地都有掌握兵權的節度使,中央政府已經沒有能力裁撤了,只能承認現狀。不過此時的中央政府對除河北的三個節度使外仍能掌控。此后100多年里也不太平,中央政府多次試圖“削藩”,有時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是失敗了,節度使越設越多,越來越不聽中央調令。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歷史上將唐朝的地方割據現象叫做藩鎮割據。
二、黃巢起義
到唐僖宗(873-888年在位,12歲登基)即位時,藩鎮割據已經十分嚴重了,大部分藩鎮已經不聽朝廷的話了,朝廷只能名義上維持統治。當時關東地區(河南河北山東)一帶連年饑荒,全國各地農民起義頻繁,其中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對唐朝的打擊最大。
黃巢(820年-884年)是山東菏澤人,十分有口才,家里世代為鹽商,十分富裕。875年他煽動數萬饑民在山東菏澤和鄄城地區發動起義,起義軍四處流動,避實攻虛,從華北打到江浙,又南下到江西福建,再到廣東廣西,然后北上到湖南湖北,進入陜西,然后回到河南,幾乎打遍全國。起義軍沿路燒殺搶掠,破壞力極大。880年12月黃巢的軍隊攻入關中地區,占領了都城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往四川。
883年4月,黃巢軍被以沙陀人李克用為首的各路勤王軍隊趕出關中,逃到河南,在河南又被以朱溫(原黃巢部將,882年九月投降朝廷)和李克用為首的軍隊多次擊敗,于884年6月被殺于泰山狼虎谷。黃巢死后,以秦宗權為首的殘部繼續盤踞在河南南部,最終在889年被朱溫剿滅。
各路農民起義戰爭持續了10多年,席卷了大半國土,造成人口急劇減少。雖然流民軍隊的戰斗力不強,本不難平定,但此時藩鎮割據已經十分嚴重,各藩鎮雖然名義上出兵鎮壓,但出工不出力,打著剿匪的目的擴充地盤。到民變被平定時,唐中央政府僅能控制長安周邊一帶,其他地區的人事、軍政、財政都無法掌控,中央政府名存實亡。
三、朱溫的崛起
農民起義導致地方上的割據勢力紛紛洗牌,起義被平定后,力量最強的割據勢力是占據河東(山西北部)的李克用和占據汴州(今河南開封)一帶的朱溫。
而且起義平定后,各個割據勢力之間經常混戰,其中的主線是李克用與朱溫的對峙。
李克用(856 -908年)是沙陀人,祖上世代替唐攻打其他少數民族,被賜姓李。李克用占據山西,而且有少數民族隊伍,軍力十分強大。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討伐黃巢時路過汴州,汴州是朱溫的地盤,朱溫設宴款待,而當晚卻派人刺殺,他僥幸逃回自己的部隊。于是與朱溫結仇。
朱溫(852 -912年)是江蘇宿遷碭山縣人。父親是私塾先生,家里兄弟三人,朱溫最小,父親早亡,母親帶著三個沒成年的孩子在安徽蕭縣的大戶人家當傭人。朱溫長大后,雖然勇猛有力,但卻不干正經事,鄉里人大多討厭他。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23歲的朱溫加入黃巢的隊伍。因作戰英勇,提拔很快。880年12月,黃巢軍攻下京城長安。當時,唐僖宗已逃到四川,各路軍隊會師討伐黃巢軍。882年9月,朱溫認為黃巢必敗,于是殺掉監軍,率軍歸降朝廷。唐僖宗很高興,賜名朱全忠,任命他為河中行營招討副使。此后朱溫就與各路軍馬一起征剿黃巢。
883年3月,唐朝廷任命朱溫為汴州(今開封)刺史(類似于市委書記),但唐朝廷控制不了這一帶,實際上要朱溫自己去攻打地盤。于是朱溫加緊與各路唐軍圍攻占據長安的黃巢。同年四月黃巢軍放棄關中,進入河南,朱溫追到河南,并趕到汴州上任。884年春天朱溫在河南淮陽大敗黃巢軍,于是汴州的局勢穩定下來。從此朱溫有了自己的固定地盤。由于平黃巢有功,884年9月唐僖宗加封32歲的朱溫為沛郡侯。
黃巢雖死,其部將秦宗權整合其殘部,兇徒聚集得更多,攻占了河南南部的大片地方。秦宗權本是唐朝的蔡州(今河南駐馬店)節度使,與黃巢交戰時投降黃巢。884年秦宗權稱帝。朱溫花了4-5年時間與秦宗權進行了大小幾十次戰役,終于在889年將其剿滅。從此朱溫占領了河南中部和南部,是中原最強的力量。同年朱溫派人將秦宗權押送到長安斬首,此時的皇帝已換成唐昭宗,昭宗加封37歲的朱溫為東平王。
之后十多年,朱溫繼續向四面擴張,到903年,控制地區已有河南,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
唐末(約899-903年)各割據政權勢力范圍
四、天子任人宰割
當初因黃巢入侵關中時,唐僖宗逃往四川(881年1月),黃巢被平定后,于885年3月回到長安,外地的人事、軍事、稅收都不能掌控。但朝廷雖弱,因各藩鎮力量相互制衡,因此名義上仍尊奉皇帝。
888年27歲的唐僖宗突然病逝,3月,宦官擁立他弟弟(21歲)即位,稱唐昭宗。
昭宗性格剛硬,想有所作為,整頓了僅有的幾萬中央軍,然而士兵都是長安附近的工商富家子弟,都是烏合之眾。
893年9月,因李茂貞指點朝政,藐視皇帝,昭宗很生氣。李茂貞本是一個小軍官,因屢次立功被提拔為鳳翔(長安西,今寶雞)節度使,他不感恩還擁兵自重,擴大地盤,因離長安很近,大肆干預朝政,有篡位的意圖。
昭宗想派軍攻打,宰相杜讓能勸阻,認為打不過,一旦失敗,沒法收場。皇帝不聽。結果朝廷軍隊到了戰場不戰自潰。皇帝只能殺了宰相杜讓能謝罪,并加封李茂貞為秦王,李茂貞才退兵。從此朝臣與皇帝更加疏遠了。
895年7月,因李克用與李茂貞爭河中(山西西南部),雙方軍隊在京城附近交戰,天子出逃到石門,隨行逃亡的官員和百姓有幾十萬人,路上就死了一小半。8月李克用迎昭宗回京。12月李克用勝,奪得河中,昭宗加封李克用為晉王他才退出關中。
896年7月,李茂貞的軍隊又來長安,皇帝想逃到太原李克用那里,結果被李茂貞的盟友韓建擄到華州(今陜西渭南市,長安邊上)。朱溫想伺機控制天子,于是請求入關勤王,皇帝好言勸阻,又請遷都到洛陽自己的地盤,皇帝也不同意。
897年,韓建殺了昭宗十一個兒子并解散僅剩的禁軍。
898年8月,韓建和李茂貞害怕朱溫和李克用勤王,翻修了長安宮殿,送昭宗回京,韓建自己留在華州。昭宗回京后封李茂貞為岐王,韓建為許國公。
五、朱溫滅唐
朱溫因地處中原四戰之地,之前無暇理會關中的變亂,等到朱溫攻下山東,得到河朔三鎮(今河北省)歸順,挫敗李克用,周圍再無強敵的時候就開始騰出手干預關中的事了。
899年11月,因昭宗厭惡宦官弄權,想要除掉宦官,宦官首領劉季述十分害怕,在李茂貞的默認支持下囚禁昭宗,擁立太子為帝。宰相崔胤密信給朱溫求助,朱溫表示堅決擁護昭宗復位。因朱溫勢大,侍衛殺掉劉季述,901年1月扶昭宗復位。昭宗感激朱溫,又加封他為梁王。
901年10月,宰相崔胤為了除掉宦官,召朱溫入京輔佐皇帝,于是朱溫親率大軍從汴州往長安去。宦官懼怕,將昭宗挾持的李茂貞的鳳翔。朱溫聽說皇帝被擄走,便順便攻打華州(今陜西渭南市,長安邊上),節度使韓建投降。
902年6月,朱溫包圍鳳翔。又攻下了李茂貞一些州縣。903年1月,李茂貞見兵力耗盡,便放了昭宗。從此李茂貞一蹶不振。昭宗見到朱溫,拉著他的手哭了很長時間。第二天,崔胤與朱全忠就下令殺了700多個宦官。昭宗賜予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稱號。
因山東又有戰事,朱溫要回去,昭宗還作詞賜給他。
904年1月,朱溫平定山東戰事后,想把皇帝接到洛陽自己的地盤上,因為害怕宰相崔胤等大臣不同意就殺了他們。昭宗只得起駕前往洛陽,路上的時候,隨行的200多服侍人員都偷偷殺掉被換成朱溫的人。到4月昭宗終于到達洛陽,8月就被殺了,年僅38歲。
904年8月朱溫擁立昭宗13歲的兒子即位,稱唐哀帝。3年后,哀帝禪位給朱溫,被廢為濟陰王,次年被毒殺 。 至此唐亡, 享國289年,共21個皇帝 , 五代(梁唐晉漢周) 開始。
六、后記
907年4月朱溫登基,史稱后梁。因朱溫想立養子為帝,912年6月被自己兒子殺死,60歲。923年11梁朝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所滅。
梁建立后,李克用不承認梁是正統,數月后因病去世,53歲。其子李存勖繼位,李存勖用兵如神,于923年稱帝,因被唐賜姓李,因此定國號唐,史稱后唐,于936年被后晉滅。
鳳翔李茂貞不承認梁的正統,地盤雖小, 始終割據 鳳翔, 到晉建立, 向晉稱臣,被封為秦王。924年4月去世,69歲。
華州韓建投降朱溫后,在后梁官至宰相,于912年被部下殺死,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