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高級武職官員。
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于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于綠營系統。
接下來就來具體說說這四個武職官員。
01:將軍
將軍主要指的是駐防將軍。
清朝的八旗兵力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京營八旗,主要駐防京畿,還有一類叫駐防八旗,主要駐防各地軍事要沖。那么,負責管理這些駐扎在軍事要沖的八旗兵的地方最高軍事長官,就是駐防將軍,官階最初為正一品,乾隆年間降為從一品。這樣的駐防將軍,清朝在全國各地設置了14個,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臺。其中,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臺為將軍下去,這五個地方的駐防將軍品級仍為正一品。
作為當地駐防八旗最高軍事主官,駐防將軍雖從權力上比不上總督,但官階和地位都勝總督一籌。尤其是當出現駐防將軍與總督同駐一省的情形,如果地方出現重大事宜須會同奏事時,駐防將軍的名字應該排列在總督之前,以示尊崇。
此外,清朝跟其他歷朝歷代一樣,也有大將軍的職務。但大將軍并非常設官職,而是在遇有重大戰事時臨時設置的最高統帥。戰事只要一結束,大將軍一職也就不存在了。
02:都統
都統這個官職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八旗都統,一類是駐防都統。
八旗都統并不是單純的武職官員,而是負責管理旗人的官員。最初名為固山額真,清朝入關后改名為都統,官階為從一品,主管一旗旗下軍政、戶籍等事。到后期,八旗都統幾乎沒有什么實際的權力了。
駐防都統與駐防將軍類似,也是節制清朝地方駐防八旗的軍事長官,主要是在不設駐防將軍但又有八旗兵駐扎的地方設置,全國只有兩個,即察哈爾都統和熱河都統。
而在設駐防將軍的地區,設駐防副都統,受駐防將軍節制,官階為正二品,全國共設29名駐防副都統。此外,有些軍事要沖必須要駐軍,但又不在駐防將軍和駐防都統的管轄轄區內,故設置專城副都統。全國共設專城副都統四人,即密云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青州副都統、涼州副都統,四人皆直接隸屬于兵部。
03:提督
清朝除八旗兵之外,還有綠營兵系統,是由漢人組成的地方部隊。而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就是負責統轄一至兩省陸路或水路綠營兵馬的最高軍事長官,官階為從一品。清朝在全國總共設置了12名陸路提督和3名水師提督。
若論品級,提督的品級甚至高于地方上的總督,但由于清朝始終防范漢人,加之天下承平日久,重文輕武風氣漸生,提督的權力和地位遠遠不如總督和巡撫??偠胶脱矒釗碛斜可袝褪汤傻募鱼暎钥梢栽谝欢ǔ潭壬瞎澲戚爡^內的綠營兵。提督雖貴為一品大員,但實際權力一般,基本沒有調動部隊的權力,且既要受總督、巡撫制約,更要聽從中央兵部的命令。
04:總兵
綠營系統內的軍事官員,除了提督這個最高軍事長官外,從高到底還有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而總兵則隸屬于提督管轄,主管轄下一鎮綠營兵務,最初無定品,乾隆年間始定品級,為正二品。由于清廷在不同省份設置綠營兵的數量不同,所以導致各提督之的總兵所統轄的兵員數多寡也不盡相同,多的可以統轄萬余人,少的不過數百人。一般來說,清朝全國共設有總兵定員83名,其中,陸路總兵約70名,水路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