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綿延萬里的華夏河山。那些價值不可估量的世界級景觀,就在你我身邊。世界遺產,是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從1987年首次申遺成功至今,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6處。
世界遺產在中國,今天為大家介紹梵凈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良渚古城遺址三處世界遺產。
梵凈山
(自然遺產)
遺產分布:貴州省銅仁市
列入時間:2018年
列入標準:(x)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梵凈山位于武陵山脈的貴州省境內部分,海拔高度介于500-2570米之間,有著極度豐富的植被和地貌。這處遺產地就像是喀斯特海洋中的一個變質巖島嶼,從第三紀(6500-200萬年前)開始起源于這里的諸多動植物以這里為家園。其隔離特性帶來了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特有物種梵凈山冷杉和貴州仰鼻猴,以及瀕危物種如中國大鯢、林麝和白冠長尾雉。梵凈山擁有亞熱帶地區最大、最接近原始狀態的山毛櫸林。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自然遺產)
遺產分布:江蘇省鹽城市
列入時間:2019年
列入標準:(x)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位于黃海生態區,該區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潮間帶,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EAAF)上的關鍵樞紐,擁有數量最多的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該地區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大約有280種魚類和500多種無脊椎動物,為數以百萬計的候鳥提供了各種食物資源。提名地共由16個部分組成,其中一期位于中國江蘇省鹽城市,總面積186,400公頃,占總面積的42%。
良渚古城遺址
(文化遺產)
遺產分布:浙江省杭州市
列入標準:(iii)(iv)
列入時間:2019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于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遺址(約公元前3300-2300年)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該遺址由4個部分組成:瑤山遺址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區和城址區。通過大型土質建筑、城市規劃、水利系統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些遺址成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來源:福建臺融媒體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官網
編輯:楊熠
審核:唐征宇、陳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