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指始于兩晉交替之際,中國周邊少數民族趁著西晉朝廷內斗,國力虛弱,紛紛起兵作亂,并建立割據政權的事件。實際上“五胡亂華”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一方面東漢三國以來,連年征戰的局面剛結束,漢族人口銳減,胡人大量內遷充實勞動力,導致民族矛盾加劇;另一方面,漢族官僚任用胡人打仗時,不給予其與漢人一樣的獎賞,并且長期壓榨奴役少數民族百姓,導致少數民族始終在尋找機會對抗西晉朝廷;再一方面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愚蠢的后事安排,他讓天生白癡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導致政權內部發生了爭奪權力的血腥廝殺,西晉兵力自相殘殺殆盡,給了周邊胡人造反的機會。
司馬衷
在一些人印象里,“五胡亂華”是險些造成漢民族滅亡的災難,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首先,長江以南地區在東晉統治之下,基本沒有受到殃及;其次北方漢人大批遷民,很多也躲過了禍亂。根據東晉丞相王導記載:永嘉南渡期間,北方遷往江南的漢人有十之六七。也就是說,大約百分之六十的中原漢人逃到了南方。另外,還有一部分漢人逃到了西涼,也就是甘肅地區。這也是為什么甘肅地區保留了“乞巧節”等的古樸傳統的漢人節日。
五胡亂華
另外,五胡亂華時,中原漢人還有第三個避難地點,就是東北的鮮卑族人慕容廆的地盤。慕容廆出生于公元268年,他是鮮卑族慕容部單于慕容涉歸的兒子。慕容廆15歲喪父,險些被篡位的叔叔暗殺,后來被族人擁戴為單于。
十幾歲的慕容廆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起初他對漢人并不友好,他17歲就率部滅了西晉的附庸扶余國,又屢次去邊境漢人聚居區搶掠,但屢次被西晉軍隊擊敗。公元288年左右,慕容廆向西晉求和,司馬炎封他為鮮卑都督。
慕容廆
可以說,向西晉求和是慕容廆人生的轉折點,他從與漢人對抗,轉變為與漢人合作,甚至要求部族漢化,從而實力日增,為前燕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慕容廆第一次救助漢人是公元301年,幽州發洪水,大批災民外出逃荒,當時在大棘城的慕容廆部落已經深度漢化,改游牧為農耕,所以存有大量糧食。慕容廆命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幽州百姓這才得以渡過災年。
慕容廆第二次大規模收留漢族難民,是公元307年左右。當時遼東太守龐本趁著西晉朝廷內亂,公報私仇,殺了東夷校尉李臻。結果鮮卑族素連部和鮮卑族木津部,借口給李臻報仇,實際上是趁火打劫,連年去漢族聚居區劫掠,搞得遼東百姓流離失所。這個時候,慕容廆敞開大門,收留了大批落難百姓。
如果說慕容廆前兩次收留漢人難民是被動的,那么他第三次收留漢人,則是他主動招攬的結果。公元316年,西晉都城長安失守,16歲的晉愍帝司馬鄴被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政權俘虜,西晉亡國。次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慕容廆第一時間向東晉稱臣,并且廣納人才。
司馬睿
中原漢族士人見西晉亡國,于是將東晉奉為正統。這些人見慕容廆得到東晉朝廷承認,自然紛紛前往依附。從這時起,慕容廆控制的遼左地區,成為中原流亡士大夫和百姓的歸宿之一。后來的名臣裴嶷、魯昌就是這個時期投靠慕容廆的。
慕容廆曾說:“我積福累仁,子孫當有中原。”他的戰略并不錯。正是由于慕容廆的一系列包容政策,到他孫子慕容俊時才建立了前燕政權。這正應了那句“得民心者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