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戲,
影響到了學習和健康,
這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問題。
但大家知道嗎?
游戲帶來的危害有時不限于此……
近日,江蘇宜興市檢察院
專職委員蔣亞芳透露一起案例,
游戲空間竟還存在
“隔空”猥褻、性侵等問題……
游戲好友索要私密照片
孩子媽媽果斷報警
女孩李藝(化名)今年讀四年級,平時由奶奶陪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李藝獨自上網課之余,有了更多玩手機的機會。
承辦檢察官遠程提審犯罪嫌疑人
一天,李藝在一款APP上打游戲時,收到了游戲平臺發來的一個“陌生好友申請”。通過申請后,一個自稱王強(化名)的人與李藝攀談起來。聊天中,王強詢問李藝的年齡,李藝謊稱自己16歲。就這樣,兩人玩游戲至深夜,居心叵測的王強引誘李藝拍攝隱私部位供其觀看,并威脅如不滿足其要求,就用別人的不雅照片冒充李藝。涉世未深的李藝經不起王強的威逼利誘,將照片發了出去。
2020年3月的一天,媽媽王女士發現了李藝手機里的照片,詢問后得知,年僅9歲的女兒竟多次通過游戲軟件平臺將隱私部位照片發送給王強。
震驚之余,王女士立即報了警,公安機關隨即立案偵查。因該案系無錫地區首例網絡隔空猥褻案件,公安機關邀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該案件。
以猥褻兒童罪判處
有期徒刑1年6個月
承辦檢察官走進校園進行自護法治宣傳
警方查明,王強經網絡游戲APP結識被害人李藝,其為滿足性刺激,向被害人索要隱私部位照片。王強供認,其看到被害人第一張隱私部位照片后,依據發育程度判斷對方為幼女,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多次向被害人索要隱私部位照片。
2020年4月22日,案件移送宜興市檢察院起訴。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王強的行為嚴重損害兒童人格尊嚴和心理健康,與實際接觸兒童隱私部位的行為具有相同的社會危害性,應認定構成猥褻兒童罪,2020年4月29日作出批準逮捕決定。后經宜興市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法院以猥褻兒童罪判處王強有期徒刑1年6個月。
違法內容自由上傳不受限
游戲公司被督促整改
“9歲的孩子怎么能注冊賬號?”為深度摸清事實,承辦檢察官展開體驗式調查,梳理平臺監管漏洞。調查發現,該款軟件擁有近5000萬用戶,可通過默認手機號碼、微信、QQ等方式進行登錄,且年齡資料能任意修改;軟件雖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在該模式下用戶仍能于22時至次日8時登錄;聊天平臺審核不嚴,淫穢、色情照片等違法內容可自由上傳。
承辦檢察官與相關行政部門會商兒童保護實施意見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通知》《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該游戲軟件所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實名認證設置、防沉迷限制功能、平臺內容審核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
據此,宜興市檢察院多次與該公司溝通整治方案。2021年3月25日,宜興市檢察院收到該公司整改回復函,承辦檢察官再次通過下載該游戲軟件核實整改效果,確保整改到位。
“隔空”猥褻危害更大
家長也要做好引導
“'隔空’猥褻是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形態,區別于傳統的身體接觸方式,具有隱蔽性更強、危害性更廣的特點。”檢察官呼吁家長,一定要多引導孩子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一旦發現孩子遭受不法侵害時,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危險有時防不勝防
坊友們有啥好的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