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連載NO.25之浙江篇一,行程過2000公里,南潯古鎮與嘉興的南湖!
月27日,下午離開震澤古鎮,騎行10公里就到了另外一個古鎮——南潯。短短的距離卻是從江蘇跨進了浙江,自行車的里程表顯示騎行的里程1970公里。 傍晚的南潯古鎮,游人已經少了,讓我感覺到了它的寧靜和水韻。大戶的宅院有過街樓相連接,長長的,一個門洞接著一個門洞甚是好看。只是這些宅院的門都早早關了,只能等明日再進去看看了。 婦女端著衣服到河邊清晰,一聲聲用棒槌敲打衣服的聲音,仿佛又把人拉回了三十年前。4月28日,今天又到古鎮里去轉了一大圈。南潯古鎮的面積很大,河道之所以干凈與經常有清理垃圾的船在河道里清污大有關系。 在這個小鎮里居然有五個建筑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他們支撐起了這座江南水鄉小鎮。時間不容我一一細看,信步走進名叫“劉氏梯號”的宅院,這里還是我國攝影老前輩劉旭滄的故居,里邊陳列著許多這位老攝影家的照片。宅院中的建筑中西合璧,展現著一種高反差的文化之美。 建筑在古運河兩岸的百間屋,是居民聚居區,在這里邊走邊拍,是抓取水鄉生活的好地方。4月30日,昨日在住處趴了一天,選到杭州后的攝影展覽照片,就第一次沒有發微博。 今天離開南潯,午后到了嘉興,自行車的里程表也顯示出2020公里。 傍晚來到南湖邊,湖邊的小道上來來往往都是游人,湖中已經不見昔日的打漁船,只有游船在湖中穿梭。遠望對岸,市區高樓林立,形成了新的風景。隨意問了一下當地人:“嘉興還有開往蘇州、杭州的客船嗎?”“哎呀!早就沒有啦!”他笑著回答。 我今天特意把當年拍的嘉興運河上客運碼頭的照片放上。紀念一下這消失的景象。5月1日,今天是國際勞動節,出門在外,除了房價漲了,別的就沒啥感覺了。 上午去回訪吳越國界橋。這個石板橋三十四年前來拍過。導航到了那里卻找不到橋,問誰誰不知道,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當地的老人,給我指路,其實離我只有二三百米遠! 遠遠就見到依然如故的那座絲毫不起眼的石板橋。只可惜,為了怕人們再用它當橋過河,當地用水泥在橋面筑了一道墻,上邊放著“嘉興市文物保護單位 國界橋”的標志!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呀?。?!5月2日,細雨中離開嘉興前往桐鄉。途中,經朋友介紹在濮院古鎮停留了一會兒。 即將成為烏鎮第二的濮院,幾萬人的古鎮已經基本拆遷一空,依然是中國旅游開發的模式:拆遷——改建——招商…… 在當地搞攝影的朋友指引下,拍下一些即將改建的古鎮的“遺像”,幾年后,一座千年古鎮又將橫空出世!外殼改建了,而原住民搬走了。再過三十年,這里會是啥樣呢?南潯古鎮為湖州首個國家5A級景區,南潯頔塘故道、南潯鎮歷史文化街區為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位于江浙交界,北靠太湖,在明清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名鎮和旅游地。嘉興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建制始于秦。嘉興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嘉興不僅以秀麗的風光享有盛名,而且還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勝利閉幕而備受世人矚目,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成為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濮院氣候溫和,水網密布,土地肥沃,被譽為“魚米之鄉、百花盛地”,歷史上曾以“日出萬匹綢”成為“嘉禾一巨鎮”,是明清時期江南五大名鎮之一。濮院鎮古地名為李墟,又稱御兒。秦朝始建的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習稱“幽湖”、“梅涇”、“濮川”。唐和北宋時為嘉興縣永樂鄉地。邊騎邊拍·生活故事
記錄,大運河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