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地處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面積56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76萬平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們這次新疆行的一個重要行程就是沿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我們清晨從庫爾勒出發,在輪臺吃過午飯后開始穿越沙漠公路,中途看了塔里木胡楊林,由于前些日子塔里木河發大水沒能進到胡楊木深處。晚上十一點多到達沙漠公里終點--民豐。民豐縣就是古時的尼雅古城。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1990年為開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修建的一條專用通道。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北起輪臺縣東9公里(國道314線626公里處),經輪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井,南至新疆民豐縣東18公里(國道315線2178公里處),全長565.66公里。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也是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公路主體采用“強基薄面”結構的施工工藝,防沙工程采用“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后又采用防護綠化工程技術,種植各類耐鹽性較強的檉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防沙護路主要是三層防護,最外一層是自然形成的沙丘,第二層種植“蘆葦柵欄”和“蘆葦方格”,第三層種植各類耐鹽性較強的檉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叢。
第二層種植的就是這樣的“蘆葦柵欄”和“蘆葦方格。
最里面的一層就是種植各類耐鹽性較強的檉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叢。
由于沙漠嚴重缺水,灌木叢下面埋著管子,采用滴灌方式進行灌溉。
每隔5公里就有一幢這樣的小房,這是養護公路工人的住房,也是一個護路點,負責前2.5公里和后2.5公里的公路綠化養護。沙漠公路共這樣的點100多個。他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按時打開油機發電,抽水,然后根據情況對不同地段的樹木澆灌。
一個護路點都是兩個人,一般是夫妻二人。男的主要負責巡邏,女的負責開機抽水。一年除了春節沒有節假日。公司定期定時送糧送水送菜,工人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每天八點停止抽水灌溉就沒有電了,一片黑暗。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一天開十幾個小時的收音機/錄音機,我們去的時候正放著梵音(佛教音樂)。
一間房兩張床
衛生間改造成了廚房
就是靠著這樣一群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在這樣艱苦條件下的辛勤工作,保證著沙漠公路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