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俄羅斯,游覽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兩城三地,短短幾天,可謂浮光掠影,但真正走入那神秘而又廣袤的俄羅斯大地,貼近當地的風土人情,使人處處都能感受到俄羅斯濃郁的民族風情,也一解多年來蘊藏心中已久的俄羅斯情結。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
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
謝爾吉耶夫-圣三一修道院。
莫斯科紅場.
圣彼得堡--俄羅斯最美麗的城市。4000多座古建筑(多為巴洛克及新古典風格)完整保存。200多座博物館(以及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冬宮);數不勝數的劇院。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納博科夫等諸多俄國文化名人的家園。 如果說莫斯科反映了蘇聯時代的輝煌的話,那么圣彼得堡則反映了沙俄帝國的輝煌。圣彼得堡于1703年由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右后側就是號稱為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圣伊薩克大教堂. 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換個角度。廣場右側的黃色建筑,曾是俄羅斯帝國時代的樞密院。
圣伊薩克教堂坐落在涅瓦河南岸,興建于1818年,于1858年建成。它不僅是俄羅斯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與梵蒂岡的圣彼得教堂、倫敦的圣保羅教堂、佛羅倫薩的花之圣母教堂并稱為世界四大教堂。 從涅瓦河上看圣伊薩克教堂.
教堂南側的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青銅雕塑--尼古拉一世立馬揚威的雕像,建于1856-1859年間。
扎亞奇島(俗稱兔子島)上的彼得保羅要塞可以說是圣彼得堡的搖籃,圣彼得堡這座城市正是從這個要塞開始發展起來。
彼得堡羅要塞.
圣彼得保羅大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于這里。
從彼得保羅要塞看涅瓦河.
彼得保羅要塞大門----圣彼得門.
俄羅斯之旅,參觀的教堂等宗教文物過半數是在圣彼得堡,而且基本上都可以說是俄羅斯教堂文化的精華。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可以與莫斯科的瓦西里大教堂相腴美,實際上它是建筑師巴爾蘭德以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設計,為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被刺殺而建,于1907年建成。受當時浪漫民族主義影響,教堂特意設計成中世紀俄國風格建筑,與圣彼得堡以巴洛克和新古典風格為主的建筑截然不同。 遠眺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羅斯建筑師沃羅尼欣設計。教堂以古羅馬圣彼得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于1811年竣工。在教堂東面豎立了由94根科尼斯式半圓型長柱組成的長廊。現在喀山教堂內安葬了俄羅斯著名元帥庫圖佐夫的骨灰,在他的墓碑兩邊掛滿了庫圖佐夫在俄法戰爭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鑰匙,在教堂的前方有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諾夫雕刻的庫圖佐夫的雕塑。教堂里還供奉著喀山圣母像.
教堂弧形長廊里聳立著巨大的科尼斯式圓型立柱.
涅瓦河左岸,矗立著一座高貴典雅的建筑--斯莫爾尼修道院。伊莉莎白女皇曾在此舉行興建斯莫爾尼修道院的盛大奠基典禮。葉卡捷琳娜二世為“皇儲妃”時,因遭遇宮廷的冷落,曾在修道院住過很長時間。照片右側的建筑為著名的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巴洛克式建筑,極其豪華。其部分房屋曾是是19世紀初受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貴族女子學校。1917年十月革命武裝起義的日子里,列寧把革命指揮部設在斯莫爾尼宮。10月25日(舊歷),在這里發表了蘇維埃政權的成立宣言。直到1918年首都遷到莫斯科為止,這里一直是蘇維埃政權的中心,現為圣彼得堡市政府駐地。 圣尼古拉斯海軍教堂,1753年由伊麗莎白女王下令建造。1762年,凱瑟琳二世下令將教堂改為海軍教堂。在教堂旁邊的廣場上還立了一座紀念碑,用來紀念1905年亞歷山大三世時期戰敗犧牲的海軍將士。
漂亮的鐘樓俯瞰整個地區.
到圣彼得堡夏宮是必游之地。10座宮殿、大量園林、140座噴泉,夏宮就是一座展示雕塑、噴泉和園林藝術的露天博物館。夏宮正式名稱為彼得宮,始建于彼得大帝時代,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設計(彼得保羅大教堂也是由他設計),位于芬蘭灣南岸,距市區29公里,占地面積1000公頃。夏宮分為上花園、宮殿和下花園,有"俄羅斯的凡爾賽"之稱。 進夏宮游覽,首先進入上花園,占地15公傾的上花園,樹木、草坪成幾何狀排列,象一塊塊碧綠的地毯,襯托著尼普頓等幾個有名的噴泉和金光閃閃的圣保羅信使教堂。 圣彼得堡夏宮上花園.
上花園內的雕像.
夏宮上花園.
大宮殿前被稱作大瀑布的噴泉群。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淺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兩座梯形瀑布。 在噴泉群一個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聳立著大力士參孫和獅子搏斗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噴泉。 隆姆松噴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