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年前,我從美國東北搬到了南方著名的煙草生產州弗吉尼亞,那時我要是去當地的飯店吃飯時,侍者多數還會問你是要抽煙區、還是不抽煙區,而所謂的抽煙區和不抽煙區之間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特殊間隔,都在一個屋頂下,抽煙區的煙霧借著空氣的流動時時會飄到我的鼻子里。但是今天,不論你是到飯店、商場、包括酒吧等任何公共場所,你都不會遇到吸煙者,因為自2009年12月1日,弗吉尼亞修正了其1990年的“室內清潔空氣法令”(Indoor Clean Air Act),加入了用法令禁止在公共場所抽煙的美國其他州的行列。
美國政府是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禁煙運動的,1965年,美國公共衛生署長公布了一份報告,詳細闡明了吸煙對人體的危害,直接導致了強制香煙以及其他煙草制品的盒子上必須加上健康警示的法規,而香煙廣告必須提示香煙的危害等,以提醒人們吸煙對人體的可能損害。這樣的法律也隨時間不斷地進行著更新,先是法律禁止18歲以下的青少年購買香煙,禁止零售商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出售香煙;繼而是對吸煙者吸煙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了法律限制。
在美國,香煙的生產、其中的成分、銷售、廣告等一直是由聯邦法律法規限制的,克林頓總統當政期間,出于某種政治因素,這個法律的具體監督實行轉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署(FDA)實施,但是他們能做的不過是通過對產品成分的限制和監控、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對人的危害最小而已。但是有關禁煙,美國并沒有實施聯邦法令的嘗試,因此這項任務就落在了各個州和地方法律的控制范疇之內了(state and local criminal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laws)。
美國各州的禁煙法案之間差異很大,一些州并不禁煙,一些州只在某些特定區域禁煙,而有些州會禁止在幾乎任何的區域抽煙、甚至包括戶外。據美國無煙權力基金會(American Nonsmokers' Rights Foundation)報告,截止至2012年4月1日,79.8%的美國人口受所在州的禁煙法律制約,禁煙地點包括工作場所、(或)飯店、和(或)酒吧等, 48.2%的人口所在的州禁止在所有以上的場所吸煙,這其中包括美國最密集居住的60個城市。
美國各州這種大范圍之內的禁煙法令在全美各地曾引起過很多爭議,尤其是一些政界人士和煙草界人士,他們擔心這類法律會影響本地的經濟發展或是公司的利潤,比如著名的煙民施瓦辛格成為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時,甚至在自己薩克拉門托的辦公室前搞了一個吸煙的帳蓬。煙民權益的組織“吸煙者俱樂部”的負責人加里·諾蘭甚至認為,反吸煙極端人士的主張違背了開國先父的建國理念,因為酒館和餐館屬于私人財產,而美國憲法承認和保護私人財產權,因此,在私營機構里,私人財產主有允許吸煙的自主權。他還說:“被動吸煙者接觸的化學物質很少,少到無法從人體內找到的程度。如果我們對吸煙造成的有毒物質進行檢測,我們只要檢測人體內的尼古丁含量就可以了,因為其他的化學物質早已消失在周圍的環境中。其實,人們從地毯接觸到的有毒物質比因被動吸煙而接觸到的有毒物質還要多。”
在美國,吸煙的人一年要吸掉3780億支香煙,這個數字實在驚人。研究數據一再表明,吸煙是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而非吸煙者即使只吸入二手煙幾分鐘,身體也會受到傷害。無庸置疑的是,全面禁煙已是大勢所趨的事情。在美國,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民間團體、學校、博物館、車站、碼頭、航空港等,禁煙的各種提示標志簡直使人不寒而栗。美國“無煙環境法律計劃”的創始人吉姆·伯格曼甚至說,禁煙運動正在攻克住宅這個無煙運動的最后堡壘。去年,美國煙民的數量已經降到了1951年以來的最低點,香煙的銷量下降了4.2%。
吸煙的人少多了,人均吸煙量也小多了,從美國總疾病防治中心公布的報告可以看出,美國成人吸煙的比例正在穩步下降,個中的原因除了禁煙宣傳和法律法規限制之外,吸煙本身變得越來越昂貴恐怕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首先這些年來,煙草制品價格急速飆升,超過了任何一種消費品。另外,美國的吸煙者在醫療健康保險上,繳納的保險費要高于不吸煙者,其間的差距這幾年有越拉越大的趨勢。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對煙草公司征稅的增加,根據“讓兒童遠離香煙活動組織”的報告,今天平均每包香煙要扣稅92美分。當然了,即使有些煙民不介意多付錢,在今天要找到吸煙區也極其越困難了。
當經濟因素開始推動法律制約時,相信不久的將來,禁煙在美國會見到更大的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