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學習,我簡直是操碎了心,可他怎么就不急呢?”一位家長很是擔心自己孩子的學習:“上小學3年級的孩子,每天只有半個小時的作業(yè)量,可他總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如何改變他這種拖沓的習慣?”
一名學習“效率”不高的中學生:原本也想把作業(yè)一口氣做完,但坐下來沒幾分鐘,就覺得學習時間太漫長了,就想玩玩電腦、喝水來放松一下,結果,時間花了不少,但作業(yè)沒做多少。
以上家長和孩子的擔心的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學生做作業(yè)拖拉磨蹭。家庭作業(yè),目的在于讓孩子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進行反芻,是孩子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許多孩子在做作業(yè)時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開始對作業(yè)產(chǎn)生厭倦甚至畏懼情緒。大部分的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種情況后,不去細心的尋找背后的原因,只是武斷的認為這是孩子根本沒學好或者學習不用心。而應對方法不得要領,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實,造成孩子做作業(yè)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孩子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不應一概而論。
作業(yè)磨蹭的原因
1.回家馬上做作業(yè)讓孩子心里壓抑
很多家長往往在孩子剛踏進家門就說:“先去寫作業(yè)吧!”而孩子想到又要做作業(yè)了就會感到恐懼,想用各種辦法逃避寫作業(yè),比如去看電視、吃東西、喝水、買東西等等,就是不想坐下來寫作業(yè)。媽媽往往不管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只要看到孩子磨蹭不學習就生氣,開始沒好氣地嘮叨,或者批評、威脅一下,只要孩子開始學習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在學習中能否找到樂趣,為什么不愿意學習等心結問題,媽媽一概不管。
2.課堂知識沒有100%掌握好
孩子每天要做的家庭作業(yè)都與當天上課的內(nèi)容相關,然而,或是由于上課分心,或是由于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速度,導致沒有完全聽清楚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或是因為聽不懂、不理解老師教的知識,總之由于學習沒有正確的方法,缺少上課聽講的技巧,使得孩子往往不能100%的吸收當天上課的內(nèi)容,不能100%的理解消化當天所需的知識。而由于課堂知識沒有100%掌握好,做作業(yè)的時候就很多不懂、不會寫,充滿挫敗感,長此以往,孩子寫作業(yè)時速度就變得越來越慢,并且還容易出錯。一次次的受挫碰壁,導致孩子越來越?jīng)]有成就感,完全失去了信心,對學習更是越來越?jīng)]有興趣,而作業(yè)對孩子來說更是代表一種失敗的痛苦經(jīng)驗,所以孩子就用磨蹭這種行為來逃避做作業(yè),逃避由此形成的痛苦,到最后還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作業(yè)——痛苦經(jīng)驗。
3.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這是一種主觀的磨蹭,很多孩子屬于這種類型。怎么被逼無奈?被誰逼的呢?當然是爸爸媽媽!
現(xiàn)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希望孩子能做完學校的家庭作業(yè)后再多做些題目,能夠考到前幾名。所以,每天加了許多“父母作業(yè)”。孩子從內(nèi)心中不能接受這樣加出來的作業(yè),但不能公開表現(xiàn)出來反對,因為那樣就會有更大的“麻煩”,如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訓斥!但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聽聽一個三年級男孩子的說法吧:“快點寫作業(yè)?我為什么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yè),我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yè),寫完媽媽布置的作業(yè),爸爸的作業(yè)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家長們沒想到吧?沒想到“磨蹭”成了孩子的一條對策!
4.家庭學習環(huán)境不佳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工作的時候如果旁邊有額外的噪音或者其它擾亂思緒的事是很鬧心的。孩子做作業(yè)也是如此。有的家庭里,家長一邊責怪孩子寫作業(yè)不認真,一邊兩口子吵吵鬧鬧,試問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幾個人能靜下心來學習?要讓孩子安心學習,家長首先自己要安下心來。家長必須明白,良好的學習是以一個安靜的、無噪音的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huán)境為條件的。有的家庭糾紛不斷;一些家長自己下班回來只顧自己娛樂;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業(yè)時經(jīng)常干擾孩子,“今天在學校表現(xiàn)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或批評)”、“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心”、“做幾道了?還有幾道?”,弄得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總被打斷。
5.學習興趣不濃
而今五光十色的生活,對青少年產(chǎn)生了巨大而多樣的誘惑,什么游戲、錄像、上網(wǎng)、歌星、舞星,孩子談起來是樣樣在行、樣樣興趣盎然。我們說,興趣是影響人的行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但這些孩子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感興趣太多,受學習以外事情的誘惑太多,而學習又是一件苦差事、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孩子對學習如此沒有興趣、如此沒有自覺性,他在讀書、寫作業(yè)的時候肯定就是疲疲沓沓、能拖就拖,作業(yè)自然就不會做得快。
6.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它什么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的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9.能力問題
孩子正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神經(jīng)肌肉發(fā)育得還不充分,手和眼協(xié)調(diào)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所以在做事的時候行動比較緩慢,而對于那些沒有達到同齡孩子一般水平的學生而言,他的動作就會更慢。對于寫作業(yè)來說,孩子小手肌肉的靈活性直接決定了孩子在書寫時的速度,有的孩子寫作業(yè)“慢”就是因為他們的小肌肉不夠靈活,手指過于僵硬;還有的孩子手和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不夠,在做作業(yè)時頻繁地抬頭和低頭,降低了讀寫的效率和準確率,而且由于書寫錯誤較多而重復地進行修改,因此浪費了許多時間。
解決方法
找出了孩子磨蹭的癥結所在,就要“對癥下藥”了。
1.家長要改變教養(yǎng)的方式。
父母要堅持從“我”做起,改變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逐步退出“包辦代替”的角色。讓孩子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為自己作主,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做事的積極性,多多鼓勵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耐心教孩子做事的技巧,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也渴望成長,盼望長大,因此請給孩子成長的時間!無論是學習的技能,還是做事的技能,都是在生活中逐漸學習并掌握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請父母們多一些諒解與寬容,不要給孩子太多的任務或壓力;多給孩子一些指引與教導,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指責或埋怨;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與鼓勵,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技巧,提高效率。
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給孩子加“父母作業(yè)”。孩子作業(yè)按時按質(zhì)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則,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yǎng)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當然,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達成共識,除學校的作業(yè)以外,孩子還能夠主動的增加知識學習,那樣孩子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磨蹭!
2.學習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孩子之所以不能完全掌握上課時候的知識,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懂得上課聽講的技巧。倘若孩子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懂得上課主動聆聽,首先在課前就做好了預習,在聽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不明白的和老師進行互動,師生間有眼神的交流,不僅能聽出老師上課的重點內(nèi)容,并且還能把重點記錄下來,如此專注的聽講基本在課堂上就能吸收老師80%的內(nèi)容。課后,回家再配合課本稍加復習,就可以達到100%的學習效果。知識完全得到吸收消化,做作業(yè)的時候都明白、都理解,作業(yè)速度快了不說,正確率也大大的提高,一次次的成功,使得孩子在學習上充滿成就感,充滿了自信,這樣就破除了“作業(yè)——痛苦經(jīng)驗”的條件反射,作業(yè)也不會再磨蹭了。
3.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你懲罰他,不如他完成作業(yè)時你獎勵他得效果好。當一份作業(yè)看起來過多的時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設獎。每當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給他一個獎勵。比如,與孩子約定如果他完成作業(yè)的三分之一,就可以有一樣他喜歡的小東西,或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如果完成了作業(yè)的一半,可以允許他多看半小時的電視,或得到一個冰淇林,這樣一來激勵他不斷地努力學習。如果他可以按時完成全部作業(yè)交給老師的話,則可以有更多的獎勵,可以是一些事物獎勵,或者是給小玩具,又或者和父母一起玩棋等。這樣你就能保證經(jīng)常提供獎勵。如果孩子能完成作業(yè)就鼓勵他,本身也是清楚地告訴孩子你要求他怎么做。然而如孩子有小小進步父母要給予獎勵一樣,他做不到的時,小小的懲罰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斷地堅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多表揚、少批評。當孩子能按時完成了比較難的作業(yè)時,應加以表揚:“今天真認真呀!”這樣一表揚,第二天孩子就回更積極地做作業(yè)。
4.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制定時間表。和孩子一起根據(jù)每天作息時間,事情的緊急舒緩等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日程時間表。這樣孩子在制定時間表的過程中,熟悉了自己一天的學習、生活,而且比較調(diào)理的捋順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時間觀念。制定只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嚴格執(zhí)行”,并堅持不懈。
有些孩子寫作業(yè)拖延時間到晚上十點,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yè)完成的最后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guī)定孩子九點鐘上床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yè)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后,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個是狠招,家長要具體分析孩子作業(yè)的量,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超標了,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
5.鼓勵孩子,培養(yǎng)信心
父母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應注意用語,少說“慢”,以免孩子“破罐子破摔”,認為自己本身就是慢,從而做事越來越?jīng)]自信。家長應正視孩子的能力,對學習的要求循序漸進,當孩子成績下降時,不要一味的責罰,應適當加強輔導,并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看到孩子每天的一點進步,父母應不失時機的進行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認為“快”是快樂的,可以受到表揚;同時也知道自己是可以快起來的,給孩子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作業(yè)磨蹭,自身原因更多主要是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老師上課的知識,而面對孩子作業(yè)磨蹭也請家長不要直接的指責孩子,給孩子機會、相信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找到作業(yè)磨蹭的真正原因,和孩子一起努力,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每天回家后先配合課本溫習當天功課,100%掌握課堂的知識之后再做作業(yè),就可以幫助孩子走出作業(yè)磨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