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春|取法不下漢!高古的楚簡與章草書風是他的個人標志!
純論書法、篆刻水平,確是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門生學子也遍布全國!見面前,聽說高老師是東北人,便以為是五大三粗的形象,沒曾想,高老師極為內斂、一副南方書生模樣,說話慢條斯理,絲毫不讓人絕得有書壇篆刻圈大腕的壓力。北方書家多崇尚北碑、篆刻喜愛古璽急就風格,南方書家多心追南帖、篆刻多作元朱滿白風格,高老師的書法、篆刻,卻是無論南北,明顯地追求高古。于是,一個詞妥妥地讓錄齋概括了對高老師藝術追求的印象:先說高老師的篆刻,“印從書出”的寫意古璽風格是他的代表方向!所謂楚簡,是一種戰國時期楚地的竹簡,楚簡在文字風格上是從商周時期的大篆向漢代隸書風格逐漸演化的一種過渡性書寫風格,同時兼具篆隸之美。與同期其他國家的古璽比較,楚簡有著明顯的書寫意味,書寫在竹木簡這種材質之上,筆畫顯得更為生動。觀“郭店楚簡·老子甲本”可知!于是,高老師將自己浸淫多年的書法風格自然地融入到他的篆刻之中,古璽不再是純粹模仿古人的古璽風,而是將楚簡的用筆、結字和古璽的章法、金石味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便是高老師多年探索、嘗試、最終形成極具個人風格的篆刻面貌!再看高老師的書法,北方人的豪邁、南方人的細膩,都被他結合在了高古的楚簡和章草之中。很明顯,高老師對這兩種書體做過深入學習、研究、探索,將他的作品與楚簡、皇象《急就章》、索靖《月儀帖》放在一起,譬如,高老師認真研究楚簡的間架結構,研究楚簡演化與發展的歷史。他發現,由于楚簡是寫在竹篾上,所以往往由一種較硬的筆寫就,在筆畫的起收之處能見到明顯的尖銳痕跡,這也使得楚簡的整體風格清新別致、富有裝飾趣味。而這種尖銳的痕跡是否適合在宣紙上表現?經過反復實驗對比,淡化了楚簡那種尖銳的筆鋒,借鑒其錯落有致、富有韻律感的字體結構,融入其雄渾濃密的篆書當中,使得他的作品在靈動氣韻中透露著一股高古的“金石氣”,為其大開大闔、大刀闊斧的篆書增添了一絲俏皮的生機。古典高雅的楚簡、章草經過了他的研究、探索、嘗試,具備了滿滿的現代氣息!他作為中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兼培訓中心主任來指導篆書愛好者的方向、擔任各種全國性篆書展的評委!由于高老師各種事務非常繁忙,因此在金石書畫錄的邀請下,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先創作了9件十分精心的楚簡、章草小品與大家分享!篆刻比較費時,高老師還需要時日,讓小伙伴們可以看到創作的新成果,大家一起期待吧!曾經我們分享過沈樂平、魯大東、翁志飛老師們的作品,總有很多小伙伴說金石書畫錄分享的都是老師們的精品,我們再次告訴你,高老師這次帶來的絕對也是精品,一起來欣賞吧!余嘗論右軍父子以來,筆法超逸絕塵惟顏魯公、楊少師二人。立論者十余年,聞者瞠若晚識。子瞻獨謂為然。士大夫乃云:蘇子瞻于黃魯直愛而不知其惡,皆此類。豈其然乎!比來作字,時時仿佛魯公筆勢,然終不似子瞻暗合孫、吳耳。跋東坡書。 舊為陳誠老作此書,不知乃歸楊廣道已數年。余謫黔南道出尉氏,廣道持以相訪,茫然似不出余手,梵志所謂“吾猶昔人非昔人者耶”!紹圣甲戌在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覺前所作太露芒角。若得明窗凈幾,筆墨調利,可作數千字不倦,但難得此時會爾。自作草后。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于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跋米元章書。蔡君謨行書簡札,甚秀麗可愛,至于作草,自云得蘇才翁屋漏法,令人不解。近見陳懶散草書數紙,乃真得才翁筆意。跋蔡君謨帖。《黃山谷論書題跋》,此件書寫在日本手工特制掐金銀絲花箋上,楚簡題頭,整篇章草書就,用筆以鈍鋒,整紙氣勢連貫,細看提按頓挫微妙而豐富,與民國時章草大家王蘧常書風極為相似,都說王先生氣息高古,直逼魏晉,高老師此件心摹手追古人,堪稱章草作品中的精品!湖上青山古會稽,斷云漠漠雨凄凄。籃輿曉過偏門市,滿路春泥聞竹雞。其一。蘭亭步口水如天,茶市紛紛趁雨前。烏笠游僧云際去,白衣醉叟道傍眠。其二。陌上行歌日正長,吳蠶捉績麥登場。蘭亭酒美逢人醉,花塢茶新滿市香。其三。箭菔弓弢小獵回,壯心自笑未低摧。前身家近盤閶路,曾看吳王射雉來。其四。鈐印:任所信之、慶公五十又五之后作、老春山房、慶公 陸放翁《蘭亭道上》四首,此件章草以回紋箋框老紙寫就,整件書法雖也是楚簡與章草結合。但此件章草明顯更多地參入了行書筆意,顯得更為生動靈活,相比較而言,《黃山谷論書題跋》高貴典雅,陸放翁《蘭亭道上》四首生機勃勃,兩種都很美,都是高老師精心所作,收藏價值杠杠的!吾人適志于花柳爛漫之時,得趣于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蕩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后,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人物的根宗。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不用看云眠永日,會思臨水寄雙魚。輕.纖微向背,毫發死生。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三件素箋寫就的楚簡小品,字數多少不等,以框為格,少字數的基本均勻排列,運用清人日常書箋模樣,多字數兩首詩則以兩方框為分界,中間相隔較空。楚簡書弧形用筆、扁形結構、疏朗的章法都在紙面上得以體現,若懸掛在書齋中,便顯得異常文雅大氣!
五言、七言楚簡小對聯,是與楚簡本身形式最傳統的表現。楚簡皆為豎條竹木簡書之,上下貫氣,左右較為分開。如此章法對于楚簡左右出鋒的用筆頗為合適,生動的造型輔以安靜的章法,動靜相宜,楚人的風雅被高老師用對聯的形式展現給我們了!
日式半懷紙黃綠互相暈染的色澤,淡雅清新,配上裝飾性強的楚簡書,誰能不愛呀!今天錄齋為其中三件作品特別訂制了現代氣息滿滿的框,以進口特種卡紙襯底,心儀的小伙伴可以直接進入參拍啦!1966年生。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兼培訓中心主任,全國教育書畫協會篆刻藝術分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結業于國家畫院首屆沈鵬書法精英班。多次受聘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展賽評委。 2011年在北京舉辦高慶春書法工作室首屆師生作品展。著有《高慶春書法集》《高慶春書法小品集》《當代書法大典·高慶春》《高慶春篆書三字經》《高慶春篆書蘭亭序》《高慶春篆刻選》《當代篆刻九家·高慶春》《莊敬日強·高慶春篆刻新作集》《嘉泰軒高慶春篆刻選》等。作品被中南海、國家博物館、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等收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