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基本情況介紹
“這個五、六個月我基本沒有睡過一次踏實的好覺” ,特別想用這句話開頭,因為這就是我這半年的真實寫照,天道酬勤也是真的, 厚積薄發也是真的。
先稍微說一下我的英語基礎,四六級都大概五百出頭,從去年六月至今的雅思歷程(四次6-7分)斷斷續續自學考的。
個人覺得英語基礎還不錯的朋友,比如四級比較穩或裸考能到500+的,英語基礎相對扎實的選手,可以考慮自學不報班這條路子。
當然這有可能會繞很多小小曲折的彎路,畢竟輔導班的一個好處就是老師帶你進入學習的大門,答疑不得不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過自己的練習和總結也很重要。
四戰雅思情況
非常深刻和期末復習撞在一起生不如死。當時是為了大三下學期的交換要求雅思至少6(5.5),主要的復習方法就是大概看了一些技巧,把雅思題具體過了一遍,還有聽力的基本技巧定位。
兩場分別是今年,和一戰時隔將近一年,2018年的五月和六月在澳洲(因為當時在交換)考的。當時大致復習了半個多月,每天保證4-6h的復習時間。
大致安排是早起1h過兩個task的雅思單詞,按照考試順序過一套W-R-L,在澳洲雅思考試順序和國內顛倒,所以需要稍微適應一下。
當時還報了一個雅思的寫作打卡班,大概兩三百軟妹幣,感覺還是比較有用。
考完之后因為就差一點點小分作文到6,就可以總分上7了,而且感受到了所謂的國外口語不壓分的甜頭,就想著趕緊在回國之前再考一次。
事實證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緊接著的六月場和家里人一邊玩一邊考,考試結果可以說是原地踏步了。
七月回國之后就一直著手在準備GMAT到11月,眼看著deadline越來越近就分別在11.29和12.08報了GMAT和雅思。最集中的復習時間其實就是11.29考完GMAT后的一個星期,主要其實還是模考和總結。
接下來我會具體的說一下我四門課的復習細節,分別是寫作、閱讀、聽力和口語。
寫作部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寫作一直徘徊在5.5和6,我個人最開始就對寫作很不自信,于是在開始的時候,通過同學介紹報了一個還算實惠的打卡班,有短的課時還有作文講解。
四戰之前我最擔心的就是作文部分,所以也算花了最多時間在上面,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下面這些準備都是針對想要把作文小分保證到6的小伙伴們。
每天早上起床看一個小時的雅思單詞,還有積累作文句子,并把他們整理在一個筆記本上。
每天下午午睡起來看一個小時的作文書,模仿句子還有背誦。比較推薦《顧家北手把手》里面翻譯句子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句子都先按照書本要求寫一遍有個初步印象之后再背。
除此之外,還推薦劉洪波的《雅思寫作真經》里面總結的主要的話題,每個都過了一遍。順便看一下其中包括的真題的題目,并且自己寫一個思路。
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知道自己應該練習哪個部分,而不是盲目的把整本書看一遍。費時間而且會給自己制造虛幻的滿足感。
其實如果是要保證5.5-6左右的小分,把基礎打好,不用想著太復雜的句型從句之類的,這個分數段相對重要的還是扣題和保證基本的語法正確。
關于書中總結的話題,如何寫自己的思路,其實我并沒有很多的去練習不同類型的題目。我也沒有刻意的去分辨這是哪種題型(水品不夠全靠編湊)。
我一般就是兩句話開頭,開頭基本上都模板平穩過度,中間基本都是寫兩段開頭觀點然后舉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自己當時想到的例子擴展,不僅是正向的擴展還有反向的擴展。
比如:討論一對一教育好還是在學校班級教育好這樣的題目(打個粗糙的比方)
可以說學校教育的優點:小朋友們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互相溝通可以促進溝通能力(往前推-即稍微擴大一點—溝通反推--溝通能力反推--人際交往能力)
同時也可以討論不同領域的話題交換不同的觀點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往后推-即往更細節的地方拓展,從他們可以溝通到他們溝通話題細節)
基本按照這個思路來盡量用英文寫,英文寫不出中文湊,寫完不會寫的地方再總結到早讀作文筆記的小本本里面,第二天復習。
嘗試把參考書中的話題運用到自己的句子里,這里注意不要強求自己去用,不要讓考官有一種我們的小學生作文突然來了一句莎士比亞名句的落差感。哪怕是背句子最好也嘗試自己換一種表達—最好是簡化,不要高估自己!
閱讀部分
我放在前面說的原因就是閱讀一直是我很差的一門(和短期就能考將近滿分的大神比),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我的閱讀能考到我這次的分數,因為平常的練習都很少上8。但我也有朋友說是因為我中間在學習GMAT,的確可能也會對閱讀有一部分提高。
雅思閱讀總體而言閱讀長難句不多,我個人認為主要的考察點就是看你能不能準確地定位,但是像段落匹配,這些是還是要去理解段落的大意,切忌過度推斷。
其中TF題,一定要文章很清楚的表達了觀點再去做判斷,不要加上主觀臆斷選擇選項。選擇題也一定要看完所有選項再選答案,不要看到自己覺得對了后面的選項就不看。
時間安排在閱讀答題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閱讀一直不是我的強項,不過我閱讀速度確實非常快的。
這兩次考試基本情況都是第一篇10min左右,第二篇15min左右,最后的半個多小時都送給我可親可憎的第三篇!
當然很多時候閱讀的難度都不是按照文章順序來排的,所以大家如果時間分配有很大問題,經常寫不完的,可以嘗試去先看題目類型,然后按照自己熟悉的題目順序來寫。
還有就是學會放棄,你永遠不知道你抓耳撓腮寫的第二篇閱讀其實比你沒來得及寫的第三篇還難,所以我建議單篇超過25min就立刻放棄進入下一篇。
平時的閱讀量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對閱讀速度的提升有很大的好處。我推薦一個練習GMAT的閱讀速度的網址,也可以用于練習雅思閱讀。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5&filter=typeid&typeid=169
這里有一個練習speed的閱讀小分隊的模塊,里面的文章差不多是200-300字左右。
建議大家每天可以練習4篇,同時開始計時,然后讀完立刻寫下(網頁中有具體介紹如何使用閱讀小分隊)關于任何你可以回憶起來的文章內容的筆記。
萬事開頭難,重在堅持,閱讀的速度會一點點起來的。而且里面的文章很多都是摘自CNN、BBC這些新聞報道,難度適中,不僅可以練習速度還可以積累單詞、了解時事新聞。
聽力部分
聽力可以說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了,當時覺得自己四戰可能沒考好就是因為看了一眼微博上面的討論答案覺得涼。
我平常練習時候聽力基本都保持在7.5~8.5這個區間來回波動,包括之前在澳洲考的兩次都是7.5,所以我個人覺得聽力平常練習和實戰大概也就有0.5分左右的誤差。
雖然這次聽力沒有達到預期,我個人覺得還是有那么一丟丟小經驗,我這里想強調的是聽力的日常積累以及聽力和口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這里先主要給大家介紹幾個積累方式。
TED演講真的是很好的練習聽力的素材。我現在每天早上起床掐掉鬧鐘之后,第一件事基本就是戴上耳機,打開喜馬拉雅里面的TED演講精選,或者其他任何一個相關匯總,選擇一個10~15min左右的演講放大開始邊聽邊去洗漱。我個人認為這是我醒腦提神的一個很好步驟。
洗漱結束后,基本一整個聽完然后再聽一遍,邊聽變做筆記然后看文稿,喜馬拉雅上面會有演講的文稿。你可以選擇去重復聽你沒聽清的部分,抄寫下一些不認識的單詞記錄到筆記小本本里面!
還有我個人覺得聽得時候一定要放大音量,一是防止自己走神,二是讓你清楚的感受到他們演講者的語音語調,發音輕重。長期積累下去的成長不可小覷。
比較推薦B站(bilibili)上的英文視頻。除了看動漫,我花在B站的時間就是看美食視頻和英文視頻。
英文視頻也不一定說是非要TED類似的演講,我比較偏向看一些在中國的外國人up,因為他們會說兩種以上語言所以字幕基本都是中英文兩種,而且他們會說地道的俚語,經常也是中文夾雜著英文一起說,強度相對而言不是很大。
安利幾個up主播
孟言布語是由以前世界青年說的一個美國人一個英國人做的節目,他們也經常會做一些當地的介紹,很有意思,也能積累英語。如果碰到好玩的可以記下來,也可以模仿他們的發音。
J姐—Jeffreesrat,美國的一眾網紅up主的日常,也非常有意思,可以讓你在歡樂中學習英語,積累英語。
看視頻的方法
小伙伴們可以找雙字幕的字幕組看他們的更新,聽不懂看英文字母盡量不要看中文字幕,盡量去磨耳朵。聽力已經不是說看那些BANS關鍵詞了,最重要的是聽懂對話者在說什么,這才是取得高分的關鍵。
這里不是積累素材了,這里想說的是聽力和口語不可分割的關系,只有知道正確的發音,你的表達才能聽懂。
所以請拋開羞恥心,大聲的朗讀!我們高中英語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躲到一個沒人的小角落狂吼50遍,就會發現英語就是這么好學”。
因為聽力和口語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部分。沒有聽到,或者是聽不懂的就去跟著字典的發音讀。讀到自己的腦子記錄下自己的聲音,也可以把自己讀單詞的聲音錄下來反復聽,是加強記憶的好辦法。
聽不懂連讀就自己去瘋狂的讀,讀到自己嘴瓢了那你下次讀就一定也連讀了。重在練習,如果你現在還是一個一個單詞蹦跶出嘴邊,麻煩,現在,立刻,馬上去讀英語,讀到一個句子你可以一氣呵成!
英語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口語部分
終于寫到最后了,也謝謝大家看到最后,其實除了第一次口語5.5,我之后幾次的口語基本穩定在6.5不論在澳洲還是回國。所以現在如果真的要說國內外口語壓分的差異,我可能會說有一點點,但也沒有那么夸張,不要給自己添加隱形的壓力!!
其實我個人口語一直還算比較流利的那種,總結一下我自己的備考方法,就是注意跟讀、口語話題準備和素材準備。
跟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語感和語速,也能增加學習英語的自信和激情。如果你都聽不見你讀出來的英語,又怎么希望別人能聽懂你的說話內容呢?打個比方,比如看劇,看到好的發音就去跟讀。也可以跟著詞典的發音讀。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不確定的單詞一定要去查字典跟讀,因為有很多大家的習慣性誤讀導致了口語和聽力上的問題!
我考試前會刷口語題庫,熟悉口語考試的話題。前三戰我基本上是把口語part2 的所有話題都過一遍,大概看一下每個題目然后用中文構思一下自己要說什么,但是沒有具體的口語素材準備。
口語素材真的非常重要,四戰雅思的時候,素材都是我自己準備的,分數也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每個話題都自己抄下來,用英文構思了一遍,然后寫下來自己大概的思路。
比如介紹一個自己喜歡的名人,我就用百度查英文的wiki或者查英文的文章報道,可以選擇一些部分摘到自己的草稿里面,大概準備幾百字也不用太多(不需要完全背下來,思路和一些重要內容要記得)。中間穿插幾句英文網站上面覺得相關的不錯的句子。
再比如介紹一本書,我說的是肖申克的救贖,就用英文版的wiki查它的書,電影,還有作者的信息,而可以用國外的影評網站查相關評價,積累一些很地道也不復雜很自然的句子到稿子中。
一定要是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嘗試去eye contact和使用body language,把口語考試真的去當做一次聊天而不是一次嚴肅的考試。
作文和口語可以說是雅思比較難的一個,也是相對而言不太好短時間內提高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著急,日常積累一步步邁向夢想的彼岸!!!!
【畫外音:趴趴這邊也提供個性化的當季口語話題素材做參考,外教編寫錄音,提高口語備考效率的神器!需要的寶寶可以淘寶搜索”趴趴口語素材“詳細查看咨詢購買~】
備考心路歷程
下半年來我大概保持著一個月出去玩一次的頻率,寒窗苦讀,可以說是大學最痛苦的半年了。
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早上六點出頭起床趕著快七點開始看單詞,早上7-11點,下午1-5點,晚上的時間也安排的緊緊湊湊。保持著每天兩位數的學習時間仿佛高考,每天看到手機屏幕使用時間上面的大段空白都會有謎一般的滿足感!
雖然我現在還在考GMAT,并且發現有時候最長時間的投入不如巧妙地學習。但是雅思怎么說畢竟是一門語言的學習,相比較而言付出和投入是成正比的。
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付出都不一樣。太著急,或者希望過高,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失落很久。
有很多朋友會調侃說我在澳洲交換回來英語變好了,或者學完GMAT英語變好了。這的確都是一些小因素,但和自己默默的付出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還有朋友調侃留學圈也是一條鄙視鏈,考研的嘲諷出國的,考GMAT的嘲諷只考雅思的,考雅思的嘲諷啥都不考的。
我想說的是大家都在努力,只是選擇的路不同,既然做了自己的選擇就為此努力下去,與其操心別人的選擇,不如多花點時間去為自己喜歡向往的事物努力。
人的付出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回報的,有時候只不過來的比較慢,堅持一下,好運總會一點點慢慢來滴!
一不小心打了那么多,感謝大家都看完了,祝大家所愿得償。當然前提是你要努力,你要足夠努力!加油烤鴨小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