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成侯丁義向漢武帝推薦方士欒大,說欒大和文成將軍李少翁師出同門。漢武帝正后悔不該殺死李少翁,見到欒大后非常高興。欒大原來侍奉膠東康王劉寄,他善于說好聽的話,富于智謀,敢說大話,從不猶疑。欒大見到漢武帝時對他說:“我常常往來于大海之中,見過安期生、羨門等神仙,只因認為我地位微賤,所以他們不信任我;又認為康王不過是一位諸侯,沒有資格得到長生不老的秘方。我?guī)煾刚f:‘黃金可以煉成,黃河決口可以堵塞,長生不老之藥可以得到,神仙可以招致。’但我怕步李少翁的后塵,如果那樣的話,所有的方士都將捂著嘴不敢說話,誰還敢談長生不老之方呢!(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漢武帝說道:“少翁不過吃了馬肝而死的。你要真能得到長生不老之方,我又有什么會吝惜的呢!(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欒大說:“我老師對別人無所求,都是別人求他。陛下如一定要將他請來,就應尊崇他的使者,讓他的使者成為陛下親近的下屬,以待客的禮節(jié)對待,這樣才能讓他將陛下的請求轉達給神仙。(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為親屬,以客禮待之,乃可使通言于神人。)”于是漢武帝讓欒大試驗小法術。欒大讓旗幟相斗,旗幟果然相互撞擊。此時,漢武帝正在憂慮黃河決口和黃金無法煉成,便封欒大為五利將軍,后又封其為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
元鼎四年夏四月乙巳(二十一日),漢武帝封欒大為樂通侯,食邑二千戶,賜給上等府第以及僮仆一千人,并把自己用不著的車馬、帷帳、器物等賞給欒大以充家用,又將親生女兒衛(wèi)長公主嫁給欒大為妻,送黃金十萬斤。漢武帝還親自到欒大家中看望,派去詢問欒大家中供應情況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漢武帝姑媽竇太主、丞相、將軍及以下的人,都到欒大家中設擺酒宴,贈送禮品。漢武帝又刻了一枚”天道將軍“的玉印,命使者身穿用羽毛織成的衣服,于夜晚站在白茅上面;欒大也身穿羽衣,站在白茅上面接受玉印,表示他不是皇帝的臣屬。欒大自見到漢武帝后,數月之中,佩帶六枚印信,其顯貴使天下為之震動。于是,沿海一帶燕、齊等地的人們無不振奮地握住手腕,自稱有長生不老的秘方、能通神仙。
后來,五利將軍欒大整裝出發(fā),準備東行入海尋找他的神仙老師。可欺騙終究是欺騙,他也沒敢入海,而是到泰山去祭祀。漢武帝派人跟蹤核查,確實未見神仙蹤影,欒大回來后卻妄稱見到了他的老師。這時欒大的方術已經用盡,多不靈驗,漢武帝便以“詐騙欺罔”之罪將欒大判處腰斬。推薦欒大的樂成侯丁義也被當眾斬首。
沒過多久,又有個叫公孫卿的人在河南等候神仙降臨,聲稱在緱氏城上看到了神仙腳印。這年春天,漢武帝親自來到緱氏城觀看神仙腳印,問公孫卿說:“你不是想效法李少翁、欒大吧?(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公孫卿說:“神仙無求于人間君主,而人間君主有求于他,如果求神之道不寬裕,神仙就不會來。說到神仙之事,似乎很遙遠荒誕,但積夠了歲月,神仙就可請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寬假,神不來。言神事如迂誕,積以歲月,乃可致也。)”漢武帝又相信了他的話。于是,各郡、國都擴建道路,修繕宮觀和名山的神祠,希望有神仙駕臨。
漢武帝東巡大海,祭祀八位神仙。齊人上書陳述神怪之事和奇異方術的數以萬計,于是漢武帝增派船只,命聲稱海中有仙山的數千人出海尋找蓬萊神仙。公孫卿常攜帶天子符節(jié),先行前往名山等候神仙駕臨,行至東萊,聲稱:“夜中見一巨人,身高數丈,湊上前去,卻又看不見了,所留腳印甚為巨大,類似禽獸的蹄跡。(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其跡甚大,類禽獸云。)”群臣中又有人說道:“看到一位老翁,手中牽著一條狗,說:‘我想見天子。’說完忽然蹤跡全無。(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鉅公’,已忽不見。)“漢武帝親自察看了巨大腳印,但還未相信;及至聽說老翁之事,才認定就是神仙,于是留宿海邊。供給方士驛馬車輛,隨時訪求神仙蹤跡。尋仙之人,數以千計。
次年(元封元年)夏四月,漢武帝起駕還朝,到達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乙卯(十九日),漢武帝令擔任侍中的儒家學者戴鹿皮帽,將笏板用絲帶系在腰間,參加射牛儀式。在泰山東坡之下祭祀天神,如同祭祀泰一神的禮儀。祭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壇下埋藏著漢武帝給神仙的玉牒書,內容隱秘。祭祀儀式結束后,漢武帝獨自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一起登上泰山,再行祭天之禮,一切過程都禁不示人。第二天,君臣從北道下山。丙辰(二十日),漢武帝在泰山腳下東北部的肅然山祭祀地神,如同祭祀后土神之禮,漢武帝身穿黃色衣服,在音樂的伴奏下一一親自叩拜。用江淮地區(qū)出產的三棱茅草作為供神祭品的襯墊,用五種顏色的泥土做祭壇。在祭祀天地的神祠中,夜間仿佛有光,白天有白云從壇中產生。漢武帝祭完地神之后,回到奉高,坐在明堂中,眾大臣輪番上前歌功頌德,上壽祝福。漢武帝下詔說:“朕以渺小的身軀,繼承至尊高位,兢兢業(yè)業(yè),唯恐德才不足,不懂得禮樂,所以供奉八神,祈求庇護。蒙天地神靈恩賜祥瑞,目有所見,耳有所聞,震驚于其事怪異,想阻止卻又不敢,于是登泰山祭祀天神,至梁父,然后在肅然山升壇祭祀地神,反省自新,與士大夫一起吉祥地開始新的生活。十月,改年號為元封元年。此次巡行所到之博縣、奉高、蛇丘、歷城、梁父等地,一概免除百姓的田租及欠交的賦稅,不收今年的算賦。并賜天下有爵百姓擢升一級。(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禮樂,故用事八神。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歷城、梁父,民田租逋賦,皆貸除之,無出今年算。賜天下民爵一級。)”又規(guī)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諸侯封國都要在泰山腳下修建官邸。
漢武帝在泰山祭祀了天地,并無風雨,而方士們更加強調蓬萊山的神仙大概能夠請到,于是漢武帝再次東至海邊,興高彩烈地盼望能遇到神仙。漢武帝打算親自乘船出海去尋找蓬萊仙山,群臣勸諫,但無人能夠阻止。東方朔說道:“與神仙相遇,要出于自然,不必急躁強求。若是有道術,就不愁遇不到;如果無道術,縱然到了蓬萊山,見到神仙也沒有益處。我希望陛下回到宮中安靜地等待,神仙自會降臨。(夫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若其有道,不憂不得;若其無道,雖至蓬萊見仙人,亦無益也。臣愿陛下第還宮靜處以須之,仙人將自至。)”漢武帝這才打消了出海的念頭。正巧霍去病的兒子奉車都尉霍子侯突然發(fā)病,一日之間死去。漢武帝非常難過,于是起駕離去,沿海岸北上至碣石,自遼西巡視北部邊疆到九原,五月回到甘泉。此次出巡,行程共一萬八千里。
皇帝富有四海,人世間的東西不會缺,于是就會追求長生不老。由于沉迷于追求長生,所以雖然屢次受騙,也依然無怨無悔。只要有一點點希望,仍然會選擇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