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親自率領(lǐng)范陽、河?xùn)|、平盧三鎮(zhèn)兵六萬人討伐契丹,以二千奚族騎兵作為向?qū)А4筌婋x平盧一千余里,到了土護真水時,天降大雨。安祿山率兵晝夜兼程一路急行軍三百余里,來到了契丹大本營。契丹見唐軍雨中突現(xiàn),十分驚駭。然而當時因為大雨連綿,唐軍弓箭和弩機的筋膠都因淋雨而松馳。大將何思德對安祿山說:“咱們雖然兵多,但卻長途奔襲,士卒疲勞,戰(zhàn)斗力并不強,不如暫時休兵不要交戰(zhàn),只與敵人對陣,這樣不出三天,敵人必定投降。(吾兵雖多,遠來疲弊,實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臨之,不過三日,虜必降。)”安祿山聽后大怒,馬上就要以軍法處死何思德。何思德見狀,請求擔任先鋒以效死力。何思德長得和安祿山很像,契丹人見到后都誤以為是安祿山來了,爭著圍攻何思德,并殺死了他。契丹人以為安祿山已死,于是士氣大盛。這時,奚族也背叛了唐軍,他們和契丹會合,前后夾擊,唐軍死傷殆盡。安祿山的馬鞍也被射中,還折斷了帽簪,丟掉了鞋子,僅率二十名騎兵逃走。因為天黑,追擊的騎兵沒有緊追,安祿山才得以逃入師州城。安祿山把戰(zhàn)敗的罪過歸咎于左賢王哥解和河?xùn)|兵馬使魚承仙,以軍法處死了他們。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兵敗之后逃入山谷,他躲藏了近二十天,收羅了散兵七百余人。平盧守將史定方率二千精兵救援安祿山,契丹退兵,安祿山才得以逃脫。安祿山到了平盧城后,見部下的士卒大多戰(zhàn)死,不知如何才好。這時,史思明才從山谷中出來見安祿山。安祿山見到史思明后大喜,他站起來握著史思明的手說:“我有了你,還有什么發(fā)愁的呢!(吾得汝,復(fù)何憂!)”史思明退出后對身邊的人說:“我要是早出來的話,就會和哥解一起被處死了。(使早出,已與哥解并斬矣。)”后來契丹兵包圍了師州城,安祿山派史思明打退了契丹。
安祿山把史思明當作自己的爪牙,既然是爪牙不是腹心,自己就是可以舍棄的。史思明深知安祿山的秉性,所以兵敗之后先和安氏保持距離,待到時機成熟時才出來,最終不但保住了小命,還增加了安氏對他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