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千萬條,養肝第一條!
肝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養肝就是排毒。
肝臟的'致命缺陷'是它沒有痛覺神經,所以病情被人們發現時,多半已經到了中后期。
肝硬化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更多是因為人對肝硬化癥狀的忽視。
出現這4種癥狀,多半是'肝硬化'找上門,要警惕
1、 肝掌或蜘蛛痣
肝掌或蜘蛛痣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少見與健康人。
肝硬化時,由于肝功能減退,雌激素的代謝滅活功能發貨所能不同程度的障礙,導致雌激素在在體內堆積,刺激毛細動脈(毛細血管)充血、擴張,形成肝掌或蜘蛛痣。
當肝掌時,手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出現片狀充血,或者紅色斑點、斑塊,加壓后變成蒼白色。
當蜘蛛痣時,以痣點為中心,向周圍有小血管分支,形似蜘蛛。
2、 黃疸
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減少會引起黃疸。
由于肝臟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肝硬化使有功能的肝細胞減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紅膽素,導致非結合紅膽素過多,出現黃疸。
3、 面色晦暗
面色晦暗是肝病面容的一種表現。
由于肝功能減退,肝臟對激素代謝異常,導致黑色素生成增多。
特點:面部皮色逐漸暗淡,無光澤且彈性差,皮膚粗糙干燥,甚至出現'古銅色'。
部分患者眼圈周位尤為明顯,與'熊貓眼'相似。
4、 部位出血
由于肝功能減退,導致體內凝血因子大量減少,凝血功能下降,血小板的減少,易使毛細血管破裂。
出血常見于鼻子、牙齦,部分患者會有皮膚出現瘀斑甚至出血點現象。
出現'肝硬化',多半是這3中原因造成的
1、 酒精中毒
大約90%以上的酒精都在肝臟內代謝。
過度飲酒讓肝細胞膜表面過度氧化,傷害肝細胞,造成肝細胞和毛細膽管的炎癥。
長期過度飲酒,可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壞死,發展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2、 膽汁淤積
膽汁由肝臟分泌,儲存在膽囊。
當肝發生病變時,肝外膽管發生阻塞,導致膽汁淤積,高濃度的膽紅素就會對肝細胞造成極大的損害,久之引發肝硬化。
3、 熬夜
肝臟的排毒時間是晚上23點至凌晨1點,若此時人沒有進入深度睡眠,肝臟就會超負荷工作,毒素無法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引發肝病。
當睡眠充足時,干細胞的修復功能會加快,有利于肝細胞再生。
肝沒有痛覺神經,生病也沒有痛感,當人們察覺時,多半已經到了中晚期。
如何知道自己肝臟的好壞?醫生建議:從這3點看起
1、 抽筋
中醫講:肝主筋。肝膽有問題會出現抽筋。
肝藏血,在體力透支時,身體會調動肝臟內血液維持運轉,當透支達到極限時,肝血枯竭,肝機能急劇下降,肝氣無法正常調控一身筋,導致抽筋。
2、 口
身體中最苦的就是膽汁。
中醫講:口苦通常由膽汁外溢造成的。膽汁由肝臟分泌,膽汁外溢是因為肝氣郁結,導致膽經淤塞。
3、 頭
頭發多油、易眩暈,皆屬于肝。
肝膽不分家,肝出現問題時,進入腸胃的膽汁減少,導致油脂代謝異常,導致油脂滲出頭皮污染發根。
易眩暈多因肝火旺盛,血氣涌上頭,滯留不下。
調理肝硬化,醫生建議:從基本的3件'小事'做起
1、 飲食調理
肝功能明顯異常時,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高蛋白飲食會誘發肝昏迷,因此,肝病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如稀飯、新鮮蔬菜、面條等,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
肝硬化病人避免進食粗糙、脆硬,如堅果、梨等,減少滑坡胃底靜脈,引發消化道出血的幾率。
有腹水、下肢水腫患者,最好少鹽。
2、 以茶代酒
喝茶能減少五心煩熱、口干口苦等,適量喝茶對肝硬化患者的調理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
云臺冰菊——養肝,修復肝細胞
菊花作為藥用,以產于河南溫縣(懷慶府)一帶的懷菊種最為有名,是四大懷藥之一。
云臺冰菊屬于懷菊的亞種,因其黃酮類化合物、膽堿、硒元素等護肝成分含量高達65%,而被用于養護肝臟。
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提升肝臟SOD活性、抑肝組織脂質過氧化、減少肝組織脂褐素形成。
膽堿——對脂肪有親和力,可做到有效防止脂肪聚集,減少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硒——被稱為重要的'護肝因子',它不僅抗氧化作用強,還能幫助修復肝臟細胞,恢復肝功能。
建議,每日泡服云臺冰菊,保護肝臟,修復肝細胞,利于肝臟健康。
3、 適量運動
散步是最適合肝硬化患者進行的有氧運動。
肝硬化患者在經過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后,進行適量運動,建議,每周3~5次,對增強患者體質,改善患者情緒,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有很大幫助。
切記:要循序漸進,以不感到疲勞為前提進行鍛煉。
最后,接種疫苗,預防肝炎
接種疫苗是預防肝炎的有效方式。
建議每6年復查一次'乙肝五項',若無抗體,需盡快在防疫站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