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情不自禁的去做,有些人是情不自禁地會想起。因為公司樓下有一個賣鍋盔的,老板個子不高,長得也不好看,但就是這鍋盔做得賊好吃。雖然時常去照顧生意,但心里還是會浮現出一個人:武大郎。
感覺手里的鍋盔也瞬間變成了“燒餅”,平時還時常和他開玩笑:“怎么不見老板娘來呢,你還金屋藏嬌不成?”不是心底邪惡,只是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潘金蓮。
這個賣鍋盔的老板手藝還真是好,吃了幾年他現做現賣的鍋盔,從3元一個吃到現在的5元一個,因為食材漲價了,倒也沒覺得他漲價不對。但“武大郎”這個鍋,他確實背得有點冤枉了。
要說這個老板冤,其實歷史上的武大郎更冤,潘金蓮甚至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但這些都是源自《水滸傳》,誰也沒有真正見過武大郎和潘金蓮,西門慶就更沒有見過了。
至于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估計穿越600多年回去,就算是問施耐庵,他也只能說:我只是收集了一個民間故事而已。
在這個時候,武大郎的墓葬被發現,可算是雪中送炭,要弄清楚武大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墓中的墓志銘可以說明一切,實事求是。
武大郎墓葬在河北發現,專家:他身高達1米8
武大郎墓在武家那村,位于河北邢臺清河縣城東8里左右,是一個看起來普通的村子,這里就是傳說中武大郎的故里。據說,村里姓武的鄉親都是他的后人,至今村里有他的祠堂,祠堂里有他的塑像、碑志、懸棺等物。
武大郎的本名叫武植,生活在明代的武大郎,他的墓葬地下墓室,屬于吊棺葬,幾百年來一直保存完好。墓室為圓形,青磚壘造,掘墓時發現一口楠木懸棺,部分隨葬品,兩具骨殖。從墓葬的規格和隨葬品來看,武大郎確實是一位清官。
考古專家通過武大郎的骨殖來判斷,他的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而并非《水滸傳》中描述的“三寸丁,谷樹皮”。長得帥不帥不好說,但肯定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般猥瑣,就這1米8的大體格子,也堪稱威猛了。
墓志銘揭開武大郎“真實面目”
首先來說說“武”這個姓氏,《姓纂》一書中記載:“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由此看來,武氏家族不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追本溯源,還是5000年前黃帝軒轅氏的嫡系子孫,家世背景光榮無比。
其墓志銘寫道:“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縣孔宋莊(現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這已經寫得很明確了,武大郎雖然窮過一段時間,但在中年得志,中了進士官拜七品,是一位清官。上面還寫了他的夫人潘金蓮,是大家閨秀,并不是什么浪蕩女子。
后世誤解武大郎,是因為一個人
《水滸傳》里面武大郎的形象,其實是施耐庵收集到的民間傳聞。那么問題來了,這個傳聞是出自誰口?
在武大郎祠堂墻壁上有一個繪畫故事,具體是這樣的:武大郎有一少年同窗黃堂,黃堂名落孫山后,不幸家中又著了大火。便去找時任山東陽谷縣令的武大郎借錢。
黃堂來到陽谷縣一住就是半月,只是來的當天見了武植一面,因為武植一直忙于政務,無暇顧及他。黃堂以為武大郎是故意避而不見,所以一氣之下回了清河縣。一路上,他為泄私憤,在路邊道旁樹上、墻上寫了很多武植的壞話。
在這些壞話中,就包括了武大郎很矮,長得很丑等等,并且還畫了很多譏諷武大郎形象的圖畫。但當黃堂回到家中時,只見一座新蓋的房屋亮亮堂堂。問了妻子后才知道,原來武大郎得知黃堂的遭遇后就派人送來銀錢,并幫著蓋好了房子。
本想一切準備妥當后再告訴他,卻不料自己的意氣用事誤解了好友。黃堂懊悔不已,急忙趕回陽谷縣,把他一路所寫所畫的東西全部涂抹掉。誰知這些東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并寫進了他那部千古傳誦的《水滸傳》中,流傳天下。
西門慶與武大郎其實并不是情敵,而是混混與清官
最后說一下西門慶這個人,在《水滸傳》中,西門慶和潘金蓮那些事是被唾棄的。但實際上,西門慶是被武大郎痛打了一頓的。
在陽谷縣的紫石街上有一家“吳大燒餅店”,店主就叫吳大。這個吳大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盡管一直安分經營自己的生意,卻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當地一霸西門慶。
這個西門慶想讓吳大讓出燒餅店,所以幾次三番找吳大的麻煩,并且白吃燒餅不給錢,最后吳大忍無可忍將西門慶告到武大郎處。武大郎秉公斷案,拒絕了西門慶的賄賂,并將其暴打一頓。西門慶懷恨在心,便到處誹謗武植與吳大系出一門,也是賣燒餅出身。
因為“武大”、“吳大”發音相似,所以在《水滸傳》中,出現了另一個與武大郎完全相反的猥瑣形象。
關于潘金蓮,在武大郎的祠堂里有她的畫像,而且還有一段話:“某年,大比武植金榜題名,黃金莊潘氏大家閨秀潘金蓮,適配武植。武植深得地方百姓愛戴。而夫人潘氏,夫唱婦隨,紡花織布,又常將為官務要勤廉之語,念于夫婿耳邊。”
所以呢,到這里已經真相大白了。武大郎并不矮,長了一米八的大個子。他的妻子潘金蓮并沒有水性楊花,而是一位大家閨秀,紡花織布,令人羨慕。
《水滸傳》成書于元末明初,從1368年算,至今已經有650年歷史了。專家在得知武大郎的真實面目之后,說了一句實在話:我們被騙了600多年。
這個錯不在施耐庵身上,他只是一個寫書的,對于事情的真實性沒有深究,畢竟只是寫小說。武大郎和潘金蓮確實夠冤枉,被錯誤的認識了600多年。不過在真相大白之后,相信大家以后不會再把武大郎與“三寸丁,谷樹皮”聯系在一起了。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